心脏手术后如何复健? 医护透露:下床活动好处多
桃园医院。(资料照)
民众身体不舒服到医院就诊、动手术,手术过后的复健期间,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才可以下床活动。对此医护人员指出,以心脏手术来说,建议民众经由医师评估过后,可以分3阶段复健。
医护人员表示,动完手术后最常听到家属及病人对于复健的困惑,像是「昨天才开完心脏,这么大手术,今天就可以下床活动吗?」、「身上有这么多管子,下床活动不会有危险吗?」等疑虑。
卫生福利部桃园医院心脏血管外科医师高志宏表示,心脏术后会出现心血管、肺部并发症,如心律不整、肺部扩张不全等问题,尽早下床活动可以加速心肺功能复原,适时提供深呼吸及咳嗽训练,能促进血液循环,避免下肢血栓形成、预防肌肉萎缩、肺分泌物滞积、肺炎、肺扩张不全等并发症,有助于成功拔除气管内管,减少加护病房住院天数,同时让病人顺利转出加护病房。
卫生福利部桃园医院加护病房副护理长赖慧君说明,心脏术后入住加护病房观察,于术后48小时内病情稳定、医师评估许可移除气管内管,此时医疗团队介入即启动下床活动,采渐进式被动至主动运动等复健活动,进而移位至下床的肌肉训练,可分成3个阶段。
第1阶段是术后12小时,建议坐于床边15至30分钟,协助背部震动拍痰,深呼吸与咳嗽训练,以利痰液咳出;第2阶段为术后24小时,可坐于床旁藤椅30至60分钟,配合呼吸训练器Tri flow使用与脚踏车踏步训练,增加肺活量,预防及治疗肺扩张不全;第3阶段术后48小时,步行5至10分钟,训练肌耐力减少肌肉萎缩,加速术后复健。
医护人员提醒,进行早期下床活动前提一定经由医师评估、医疗团队共同规画下才能进行,同时适当给于止痛剂减轻疼痛,维护病人管路安全,让较多病人在出院时可以恢复生活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