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 经济复苏新引擎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1月底的政治局集体学习中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进一步说,「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放弃房地产产业链作为经济引擎的地位,试图以科技创新作为新经济成长动能。
中国全国人大、政协两会订3月初召开,北京、重庆、广东多地政府工作报告陆续出炉,「新质生产力」成为热门词汇,重点在于破解人工智慧、积体电路等领域「卡脖子」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出口与投资正面临不利因素,促使消费成为提振经济的重要手段。继2023年「消费提振年」后,中国把2024年定为「消费促进年」,强化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
中美两强经济上的对决,使得全球供应链产生了重大变化,夹在中间的台湾的科技产业,更是感同身受。
科技业者分析,美国在半导体等领域祭出禁令,还打算在竹科、南科进行「宣导」,当然是因为台湾是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制造基地,且为数众多的台企与陆企,一直保有密切的合作关系。据业者观察,以关税为主的贸易战已扩大为直接禁止输出特定产品的科技战,尤其当前发展最快速的AI领域,从硬体产业全面蔓延至软体应用,台湾企业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
不可否认,中美都想争取科技战中具关键地位的台企选边站,以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硬体厂商陆续离开大陆,前往东南亚布局,半导体业和软体设计业者则转向新加坡与日本,也出现部分鲑鱼返乡、回台扩大投资的厂商。
业界表示,此一属于现在进行式的调整,是否能带给台湾新一波提升技术创新的动力,特别是AI世代竞局,保有全球市场领先地位,须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