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出大武汉的新名片汉绣复兴在路上

古老时尚汉绣作品。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胡九思

一针绣千年,一线连古今……“五一”假期,2021·汉绣嘉年华火遍全城,带市民游客品味汉绣传承千年的文化底韵,感受新一代汉绣时装和文创产品的时尚缤纷。盛典背后,是汉绣走过的十数载复兴之路,不忘初心薪火相传,他们共同“绣”出大武汉的新名片

地标景区绣起来:

催生文化旅游消费新热点

江汉路黄鹤楼东湖汉街……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汉绣嘉年华”在全市各大地标性景区和历史文化街区接力上演。

活动以“汉绣芳华”为主题,包括汉绣嘉年华集中展示活动、汉绣旗袍秀、汉绣精品展汉绣文创产品集市、“行走中的汉绣”打卡体验、汉绣技能大赛、汉绣新品发布、《汉绣》宣传片发布等。让市民游客近距离感受汉绣的历史温度、汉绣匠人的艺术精度和汉绣艺术的历史深度,共同领略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别样风采,感受武汉浴火重生、朝气蓬勃的精神文化活力。

5月1日下午,2021·汉绣嘉年华启动仪式上,一场“汉绣新裳”走秀格外引人注目。舞台上,来自武汉纺织大学的模特们展示了40余套汉绣服饰,既有鲜艳浓烈的戏装,也有优雅时尚的旗袍、手包、饰品等。从古老的戏装,到引入新材料、新技术的服饰,设计师从传统汉绣中提取文化基因,与时尚趋势融合,展示汉绣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之路。

舞台下,繁华热闹的江汉路步行街上,不少游人被汉绣市集上精美的传统刺绣和琳琅满目的汉绣文创产品吸引。来自深圳的宋女士一边逛、一边惊叹“太美了”,她感慨:“我们的文化非常值得传承,希望中国文化的精髓能让年轻人吸收到,让民族的文化成为世界的文化。”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学院学生梅婵娟正和同伴一起拍摄短视频,“国潮的兴起,传统文化迎来火爆的高潮,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创作,弘扬汉绣文化。”梅婵娟曾在外交部湖北推介会上看到过汉绣的宣传片,觉得大开眼界,“今天看到很多汉绣文创产品,让我更想了解它背后的传承和故事”。

随后几天,“汉绣嘉年华”活动在黄鹤楼、东湖风景区、园博园、汉街等地持续开展,汉绣为假日的江城景区添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用文化丰富旅游内涵,用旅游提升文化的传播力,特色鲜明的活动也引来国家级媒体的关注,5月2日、3日,央视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分别以“特色非遗迎游客”“非遗展呈现非凡魅力”为题,对“汉绣嘉年华”活动进行报道。

传承之路宽起来:

创新产品、开课授艺

非遗的传承,是人的传承。盛典背后,凝聚着汉绣传承人的坚守与开拓。从一度凋零,到芳华重现,传承人们开课授艺、创新产品、下乡扶贫……吸引更多人爱上汉绣、学习汉绣,也让汉绣之路越走越宽。

汉绣国家级传承人黄圣辉听闻 “汉绣嘉年华”活动举办,欣慰地表示“这是汉绣人的节日,也是汉绣的希望,这项传统艺术一定能够传承下去”。多位汉绣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带来了精品佳作和贴近生活的文创产品,“创新”成为他们谈得最多的词。

“没想到这么受欢迎,今天都卖断货了”,汉绣市级传承人王子怡这次带来的一款T恤,融入了自己的作品《楚腔汉韵》的元素,有汉绣的韵味、但不足百元成本更贴近普通市民,“有从无锡过来的一家三口,一人一件当亲子装。”在她最近的作品中,还有不少紧跟时代热点的题材,“比如用汉绣表现抗疫的题材”,王子怡介绍,作品中她设计了火神、雷神以及浴火重生的凤凰等元素,而凤凰正是楚人的象征。

市级传承人王燕带来很多汉绣文创产品,如腰封、餐垫、笔记本等,精美又实用,很受游客欢迎。她在设计作品时,会将汉绣的特点融入进现代生活物件,“挂上墙展示的汉绣作品,要手绣、有文化、见功力;椅垫、靠垫等产品,则需机绣,一是便于清洗,二是价位适中,更易为普通市民接受,有利于汉绣的推广普及”。

在市级传承人姜成国的展位,展出多件获得国家级奖的作品,“这些作品重在突出汉绣的美,比如色彩浓艳,穿着场合讲究。”他表示,“汉绣应成为新的文化载体,进入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姜成国也把此次活动当成一次小型消费者调研会,倾听市民意见,再有针对性地打造新的产品。

“我们在手包、围巾、眼镜盒等文创小产品上花了很多心血,希望打造几个汉绣知名品牌”,带来大量新产品的武汉非遗公司汉绣项目主管梅立卫表示,他们致力于将汉绣产业化、生活化,之前还定期举办汉绣研学班

作为最年轻的汉绣市级传承人,“90后”王炜佳在保留汉绣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设计的不断创新,“希望能设计出更贴近于现代生活方式的作品,让来源于生活的汉绣回归生活”。

近年来,多位传承人走进学校开课授艺、扩大汉绣影响力。省级传承人黄春萍先后在20余所学校授课,20余年授徒上万人。5月2日,她带领40名长江职业学院的学生在黄鹤楼展示汉绣技艺,“看着他们的技艺日渐成熟,感到汉绣真的是后继有人了”。

城市名片靓起来:

汉绣复兴正当时

“2000多年前楚文化,至今仍深植在汉绣之中、一脉相承。”武汉纺织大学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汉绣)主任叶洪光表示,以湖北为主的荆楚之地是纺织文化发源地之一,千年的楚服饰文化更是传统纺织服饰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不同于苏绣、湘绣、蜀绣等绣种的同质化,走平民路线的汉绣在今天仍然保留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它浓烈的色彩、较强的装饰性,反映了楚人特有的精神风貌、习俗风尚。

近10年来,汉绣在武汉纺织大学成为最热门的选修课。“最开始是兴趣班,然后是公选课,今年的选修课本来只能招40多人,因为报名人数太多不得不扩大到120多人。”叶洪光认为,汉绣的魅力会让更多人认识汉绣、喜欢汉绣。

“全市的非遗项目有数百个,能称得上武汉名片的却不多,悠久的历史传承、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汉绣能真正成为城市的名片”,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五一”假期,在全市景点和重点街区推出汉绣嘉年华活动,就是为了让市民游客能看到身边的艺术、认识汉绣的美好,培植汉绣的受众土壤,也把汉绣的美融入城市的生活之中。

探索汉绣保护与复兴,武汉一直在努力:2008年,汉绣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2年,武汉对汉绣传承保护与振兴发展作出总体部署;汉绣博物馆、中国汉绣圈、汉绣发展研究中心相继成立,多位汉绣大师有了工作室和展示窗口;2018年,汉绣现身外交部湖北全球推介活动,汉绣的独特魅力走向世界;多位传承人的作品在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中获奖……目前,汉绣项目有各级代表性传承人22人,全市共有汉绣从业人员2000余人。武汉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商学院等高校均开设了汉绣课程。“武汉汉绣”已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武汉市“汉绣保护行动”先后被国家文旅部省文旅厅授予“十佳非遗保护行动”优秀案例。

撰文:冯爱华 周满珍 刘甜甜 沈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