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揭绿鬣蜥泛滥真相:人为管控不当 「清零」沦天方夜谭
▲绿鬣蜥野外族群扩张,学者批评人为控管不当。(图/林业保育署提供)
记者杨惠琪/台北报导
外来入侵种美洲绿鬣蜥近年族群激增,南台湾掀起绿鬣蜥之乱,地方出动「捕蜥大队」、民代关切移除进度,农业部急找各县市开会,并喊出明年消灭12万只目标。但学者直指,政府对外来入侵种反应太慢,才导致族群扩张,移除策略毫无章法,重点是有效控制野外族群,而不是追逐移除多少数量。
长年研究绿鬣蜥生态、屏东科技大学野生动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陈添喜直指,绿鬣蜥族群扩张是人为管控不当的疏失,4年前政府把绿鬣蜥列为有害的外来入侵种,当时野生族群只是「点的扩张」,还在可控范围,但因为反应慢半拍、管控不力,导致族群蔓延,原本只要花百万元解决的事情,现在恐怕花上亿元也不一定能解决。
陈添喜说,外界把绿鬣蜥族群扩张归咎为族群繁殖力强,其实是错误的,绿鬣蜥产的卵怕水,幼蜥第一年存活率也仅有5%,近几年碰上暖冬、干梅,气温温暖、雨水少,加上人为管控不力,才会导致族群大爆量,之所以造成农损,也是人类先扰动了绿鬣蜥原本的栖地,族群被迫往农田跑。
陈添喜指出,各县市政府对绿鬣蜥的移除工作都是且战且走、毫无章法,地方各自为政,中央早早编列经费,县市政府还要等议会开议后才开始执行,导致错失每年3月绿鬣蜥的繁殖期,无法针对怀卵个体优先移除,部分移除团队也存有私心,等到绿鬣蜥变大只才抓,以便依体长大小,请领到较高的移除费用。
陈添喜进一步指出,许多绿鬣蜥移除团队犹如蝗虫过境,会在大半夜入侵鱼塭、农田、民宅捕捉,反而踩坏作物、破坏设施,更凸显整个移除作业缺乏策略与方法,也不问猎捕来源与流向,屏东才会爆发弊案,有厂商重复核销请领费用。此外,县市政府为了展现绩效,将捕获的绿鬣蜥排好拍照,提供媒体报导,画面触目惊心,这在很多国家都是禁止的,政府却带头最负面的保育教材。
▲县市政府将捕获的绿鬣蜥排好拍照展现移除绩效,学者批评是最差的保育教材 。(图/屏东县农业处提供)
「重点是控制野外族群,而不是追逐数量」,陈添喜说,绿鬣蜥「清零」已是天方夜谭,现阶段目标应先锁定控制族群继续蔓延,拟订一套移除策略,包括主责单位、移除团队、移除工具与热点地区等,以及政府愿意投入多少经费与人力执行,不是喊喊「经费无上限」就能解决这个生态难题。
相关新闻:绿鬣蜥大军北上!蔓延全台10县市 农业部:台中以北严加戒备
相关新闻:民众喊「吃绿鬣蜥除害」三杯恐龙肉掀话题 专家:小心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