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蝴蝶

善知识,善言语是这美丽花朵繁衍的花粉,我们需要协助找寻可以使善法花粉传递的同愿者。(许进西摄)

农友教会我了解用自然农法耕作土地的重要性。(张慰慈摄)

台湾的蝴蝶大约有400多种左右,牠们会因为品种与生长地区气候的不同,而影响到其生活史的时间长短。大部分的蝴蝶成虫喜欢吸食开花植物,这些为蝴蝶喜爱的花朵原株,我们称为蜜源植物。大多数开花的植物,都是透过「有性生殖」来繁殖的。它们会利用不同的方法,把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上,其中之一就是利用昆虫吸食花蜜时,顺带可以沾黏着花粉到不同的花朵上,达到繁殖之目的。

善法在这世间,就像处处盛开的花朵,让人心因为沾染其芬芳而美事不断,善念流转。善知识,善言语是这美丽花朵繁衍的花粉,我们需要协助找寻可以使善法花粉传递的同愿者,也就是一群能肩负这项任务的文字工作者。文字能言情能载史,温情能融化冰霜,温暖人心。历史记录能让我们找出路径,让阳光照耀,善法的花朵繁衍是很个很重要的工作。

我是个佛弟子,和寰宇团队中的每一个伙伴投身到这个计划里要谈的是信仰,而非宗教。我们有很多好朋友,他们也都来自不同的宗教团体,但我们的信仰道路却是殊途同归的。关于信仰我认为没有一定的界线,只要是善的、美的、好的……,我们都想和您一起手牵手互相支持彼此,用我们各自擅长的言语表达去传递与散播这些美好的理念。推动环保也是一种信仰,爱护动物也是……。一个正向正念的信仰,即使在狂风暴雨的环境中都将是最好的屏障,总可以指引徬徨或是迷途或不知如何前进的朋友。「蝴蝶」是我们这次任务寻人的代号,「寻找蝴蝶」这个计划同时已在中国时报的人间副刊展开!

「这次再扮回愚公吧」,我跟伙伴们这么说,这和当初决定「寰宇人物」创刊时的心情一样,没有特别伟大的志向,也没有多高尚的情操,就只是关心这片土地,希望能替孩子留下个好的成长家园。特别感谢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在听了我们的愿望与想法时,在很短的时间内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计划,然后我们就携手开始一起走行愿的路。乱世中做着独善其流的事,能有同行者,真是莫大的幸福。

我,一个在台湾出生的孩子,父亲飘海来台与母亲相遇,是台湾人口中标准的「芋头番薯」(外省与台湾结合的第二代),站在历史流动河流上,身边到处都有感人的故事,离乡背井的,怀抱远大志向的,坚持正义心念的,从台湾首长到一方土地的有机小农,在地球上成为四海一家的兄弟。我只是想抛砖引玉做个示范,希望看到这个计划的国家长官们,能有一点点的参考,能有一点点的好奇,一点点就行。如果在某些国家政策上,我们能说上那么一点点向往,人民应就会多一点点幸福。幸福有时跟经济好坏无关,纯粹是个生活的态度实践。

在少年时期有短暂的时间,我曾是个运动员,每天要接受艰苦的培训,与其说当时是对于运动的狂热而愿意奉献,其实更真切的是我对长途接力赛中,队员合作默契培养的向往。四海之内皆兄弟,人类历史的演进,大自然生命中的变动与生生不息,在传递与交棒中的努力与尽心过程里,我们希望自己没有缺席。

我在海外工作了很多年后,2010年回到家园重新踏上这片土地时,我在课室里教授品牌行销的课程,从中,认识了一群重新投入农作的青年。他们多是返乡延续农作工作的第二代,政府农业单位成就了他们一个新名字,「青农」。青农们来听课的同时,也分享给我承接祖业时遇到的困境与问题。这一群朋友很多都是在都市里受了高等教育,对土地的情感并不只是架构在牟利营生上头,他们更多人回乡想改善故乡日渐贫瘠,又为各种化学药品玷污的环境。他们焦虑、无助,肩上扛着养家糊口的责任,心上面对和上一代两辈间价值观的差异,在我教他们认识品牌的价值与建立的步骤同时,他们也教会我了解用自然农法耕作土地的重要性,这些看似简单的稻米播种基本常识,终于让我体会了那句耳熟能详在小学课本里就出现的一句话「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那是种感同身受的理解。

然后因为我写《食禅》,在这段时间我和传统市场里的摊主都成了好朋友,除了做生意,他们还告诉我每一样新鲜食材的基本特性,分享给我在农业社会里当时最原始赤裸的烹煮方式,让我真正品尝了蔬果本身拥有的滋味。这些可爱的朋友们在唤我一声慰慈老师的同时,我心里真正感恩的却是在这段缘分里,他们对我的教导。然后几年下来,我总一段时间下乡一次,看看我的学生们、朋友们、老师们,我们一起交流、共勉、互相支持、一起解决土地上相关的困境,举办这个「寰宇大地文学奖」就是希望能邀请更多道合的朋友们和我们并肩前行。

「友善土地」并不是狭隘的只指土地的耕作,这包括与这片土地上所有生物的友好和谐,这也是佛陀法教里「众生平等」的其中一部份的实践。「你图啥?」当我们正式启动这个计划时,长辈和好朋友们纷纷问我。我一开始时老是说不清楚,后来这轮廓渐渐清晰,因为众多志同的好朋友加入一起描绘。

现在的我可以简单又清楚的表达:「图生在这个年代,在关键时刻,能干点儿傻事,因梦想而成就志业,因此多了些真实的快乐(我对佛是这么说的)。」很多朋友知道我们的团队栖身在台北东区的巷弄里,有另一个名字叫做「小院子」,很庆幸有点能力可以做着自己心所向往感觉该做又想做的事。当时人间副刊主编告诉我要请五位名家在征稿期间根据这样的主题撰稿后刊登与大家分享,我不是名家,但因为是主办方,所以占了一席。

另外除了已经刊登过首篇张苍松老师的大作外,其他有三席都是我亲自邀约的,一位是大家喜爱的朵朵——彭树君老师她带给大家的温暖与正向思维,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朵朵和我是有着私交的好朋友,我一和她提起此计划,当下她就给了我拥抱和支持。另外一位是公共电视「浩客漫游」的主持人、〈着时〉的作者、台南城市作家、文史工作者、台南市政府珍贵老树保护委员……(他的头衔实在太多),王浩一老师虽是旧识,但是其实算是我景仰却不算熟的朋友,我在电话里感谢他应允撰稿时,他对我说:「这是一件好事,我认为还是一种社会责任,大家都该要站出来共襄盛举」,这两句话让我既感恩又感动。

最后要介绍的这一位,是小院子的法教导师本愿法师,师父以梵呗见长,将近一年的时间,我受邀请和他一起在土城看守所布教,我们在这段时间一遍遍的对着受刑听课的朋友们讲述着「众生平等」的真谛。

如果您看到这段话,代表也看到了征文比赛的说明和宣传,希望邀请您一起来参与,若有我们没做周到的,请多担待,并仍盼您给我们鼓鼓掌,我们会继续努力。这是个带着光荣使命的任务,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对美丽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