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速公路坍方48死 当地人曝事发前异状:那天没法去喂鸭子

坑杀48条人命后现场,广东梅大高速坍方前,周边有滑坡征兆。图为梅大高速茶阳路段山体下方渗水口。(澎湃新闻)

坑杀48条人命后现场,广东梅大高速坍方前,周边有滑坡征兆。图为2日通往坍方现场的S221省道上,正在清理道路滑坡沙土的施工车辆。(澎湃新闻)

坑杀48条人命后现场,广东梅大高速坍方前,周边有滑坡征兆。图为5月2日大埔县茶阳镇庵前村乡道,一处滑坡已完成清理。(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3日报导,广东梅州市梅大高速路面坍方,截至5月2日下午两点造成48人死亡、另有3人DNA比对确认、30人受伤。现场走访发现,4月连日强降雨,事发地附近山体发生数次点状小型滑坡,周边村庄道路因滑坡受阻时有发生,村干部为此分片巡查,周边国道养护人员也称最近工作繁忙,有许多小型坍方要处理。

极端天气下,梅州地质灾害频发,如何防治灾害,建设更完备巡查监测和隐患排查机制,仍是挑战。

澎湃新闻报导,事发路段属于梅州至大埔高速公路东延线,占用了大埔县茶阳镇庵前村段的山体。东延线2012年1月1日动工建设,这条贯穿大埔县境内的首条高速路在三年后通车。

距离坍方路段往下400多米的山脚,有一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大塘水库。通常下雨后,水从山上汇流往下,村民储水后再从水库引水灌溉。2023年底,来自福建的养殖户承包了大塘水库养殖鸭子。

澎湃新闻报导,高鸭塘员工、村民陈亚飞说,高速公路修建过程中,施工队山体进行了加固和填平等作业,「修路3年多时间里,水库汇集的水经常都是发黄的,有很重的泥沙。公路通车后,这个情况才得到好转。」

陈亚飞回忆,事故发生前三日,4月28日,山上下来的水流突然增大,时强时弱。同为鸭塘员工的何深威也记得,最大的那股水流持续了一小时左右。他们那天没法走到下游去喂鸭子;水库水位也明显上涨,水流夹杂泥石,变得浑浊。

4月30日,大埔县处于大风与暴雨橙色预警中,到了夜间23点55分才解除。

澎湃新闻报导,附近235国道上的公路养护人员称,一下雨就坍方。最近他们「天天出门」,有很多小型坍方要处理。鸭塘员工也表示,附近山体事发前几天有一些点状的小型滑坡。

事故发生后,仍然存在再次发生山体滑坡的风险。5月2日下午,梅州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温勇登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救援困难的原因之一是近期强降雨多,陷下的土质松散,大型的救援装备难以进入这个核心区域。

广东全省4月初以来多雨,提前进入前汛期。其中,梅州降雨量尤为可观。根据气象类自媒体「中国气象爱好者」梳理,梅州大埔县4月以来降水量高达663.8毫米,是常年同期降水量的3.5倍以上,特别是从4月16号到5月1日,连续16天下雨。

澎湃新闻报导,一名资深岩土工程师分析:「初步看事故现场的图片,高速公路路基不是塌陷下去,而是路基滑坡下来的。」去年4月、5月,受连续暴雨影响,梅大高速往大埔方向也出现过几处边坡险情,当地进行了交通管制和加固工程。

一名资深交通工程师提醒,高速公路的维护还涉及到由公路养护单位负责的日常巡检,「路面巡检频率较高,地质巡检周期较长」。据公开信息,该工程的日常养护单位是广东大潮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建设单位是广东博大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梅大分公司。

澎湃新闻报导,走访发现,除梅大高速坍方处,其所在的庵前村多处山头、乡道发生滑坡,部分尚未完成清理。庵前村一村干部表示,4月以来频繁降雨,村内道路因山体边坡土石滑坡受阻时有发生,「村干部分片去巡查,发现灾害后会就立即上报清理。」

5月2日,国务院安委办紧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进一步强化交通运输领域安全防范,深入分析研判汛期交通运输领域安全风险特点,聚焦高速公路、重要国省干道、铁路沿线、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加大巡查监测和安全隐患排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