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台灣4800年前流行禮儀拔牙 拔門牙犬齒顯美感

示意图。图/Ingimage

根据考古研究,在距今约48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台湾,对于牙齿有一套独特的审美观,在那个从狩猎转型到定居农耕的年代,拔掉健康的门牙和犬齿,似乎才是身分地位的表征。

科学新闻网站Phys.org报导,澳洲国立大学考古学暨自然历史系学者张越(Yue Zhang,音译)与同僚最近在「亚洲考古研究」(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Asia)期刊发表研究,让人一窥台湾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拔牙习俗的演变。

张越这篇研究写道,远古台湾有所谓的「礼仪拔牙」(ritual tooth ablation),也就是拔掉健康上排前牙(通常是门牙和/或犬齿)的习俗。这种传统与之后遍布亚太地区的南岛语社群有关。

研究显示,「礼仪拔牙」习俗最早是在距今48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台湾奉行,当时正好是台湾从狩猎采集转型到更定居的社会之际。

当时最常见的「礼仪拔牙」方式,一是拔掉上排两颗侧门牙以及两颗犬齿,二是拔掉上排两颗侧门牙,骨骸研究发现,此时男女拔牙的比例差不多。

但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男性不再频繁拔牙,而到了距今1900年的铁器时代,更变成几乎只有女性在拔牙了。

张越认为这种转变可能有一种解释:「男性减少拔牙,或许反映出更广泛的文化和社会变化。随着新石器时代的物质和文化在这一阶段更充分被适应、演进为更本土的表达方式,拔牙这种习俗,可能就会有不同的重新解读。」

研究指出,在现代美齿概念出现之前,早年人们会为了表现美感、彰显团体身分、宣告成年等文化意义,改变牙齿的形状或颜色。

讨论拔牙最早的文献部分来自三国时期(西元220年),其他文献则来自17世纪的荷兰期刊,但最全面的纪录是在日本统治时期(1895-1945年)收集。

日本在1901至1909年间进行了原住民调查,1910年代的武装镇压让包括拔牙在内的许多传统消失,但一些社群直到20世纪中叶仍有拔牙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