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建物结构的巧思 老公寓也可以焕然一新

老旧的街区、房屋也可透过结构补强达到新生。图/主办单位提供

台北市政府自民国90年起推广以「整建维护」的方式延长建物的生命周期,并透过举办「台北老屋新生大奖」以强调整建维护的重要性。到今年为止,「台北老屋新生大奖」已经举办23届、表扬超过200件极具创意且多元的老屋新生案例,透过竞赛,不断发掘老屋新生创意的各种可能。

【老屋新生 结构延续生命力】

台北市都市更新处表示,透过年年举办「台北老屋新生大奖」,让市民们慢慢理解老旧住宅亟须更新,但不是只有重建,整建维护是加速改善生活的选项之一。综观历年参赛作品,不仅呈现老建物翻新,也能看见案例背后依循新的使用目的而产生建筑型态的改变。而其中,老旧建物、老屋更是可以靠着结构补强,延续建物的生命力。

【建物结构补强 能达一定安全性】

一般人对于结构补强常会有些疑问,例如:补强后可以维持多久?房屋会因此稳固吗?针对些疑问,土木技师徐文基表示,房子看似静止不动,但住在当中的人不断使用它,加上时间催化,外在天候影响等,房屋的耐震度与承受力自然会逐渐下降;以钢筋混凝土为例,时间拉长会开始因空气中的酸性物质进入而减低效能,钢筋就会生锈,因此,补强的关键就在于这些结构起了化学变化后的因应方式。

徐文基说,结构补强就像腰受伤需要穿铁衣、脚受伤需要拄拐杖,常见的老屋结构补强便是把柱子扩大一点、外头多加一点钢筋混凝土或钢构,借以补强老化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安全效果;反过来说,为了补强,可能需要占用一些既有空间、影响部分采光或者其他环境作为补强的代价,这是较容易让居民因而放弃补强的状况。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更多是靠着沟通与协调,让专业的建筑师、技师来评估,徐文基也回忆起曾经评估过一间老房屋,由于房屋是ㄇ字型,可以在空地立起钢构架,与旧有建筑物做连结,利用外部补强建筑物的做法,既可以达到补强的效果又不会影响原本的使用空间。

【旧观念更新 补强过的房屋才更有价值】

除此之外,徐文基表示一般民众其实不能理解补强的意思,而补强也根据楼层、形状不同会有不同方式,希望民众不要抗拒接受补强的概念,在补强过程中也可以和工程师或技师讨论。

同时,房屋不是一个可以持续使用但又不会毁坏的产品,徐文基举例,就像车子需要时常进厂保养维修,房屋也一样,定期评估、保养都不可缺少,尤其除了内部装潢外,结构更是支撑房屋的核心与骨架,超过一定屋龄的房子还是建议请专业的单位或技师公会来检查。

另一部分,在补强这件事真正困难其实是民众的观感或费用的问题,有部分居民会将房屋当作资产的一部份,当老屋在施工补强时,容易有贬值的感觉,但徐文基也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老屋补强是一件很划算的程序,如果走更新处的简易程序,政府更是有专家在过程中提供民众建议,徐文基也自己致电给更新处询问补助资讯、费用,也得知更新处可以补助总工程费的50%,除了用很划算的价格就可降低负担外,他更想强调,老房屋几乎80%以上都有耐震疑虑,有做过补强的房屋并不是危险,反而是少数安全的房子,也才是更有价值的。

【老旧房屋安全健检不可少 定期评估更重要】

更新处明白都更发展真正的核心是须取得住户认同,同时也希望民众可以更清楚明白都更与整建维护的定义,因此早在推行整建维护套餐时,就逐步扩大专业团队前往第一线与民众沟通,只要有任何疑惑,都有专业人员随时提供协助解决。徐文基表示,老公寓会以科学方式找出特别脆弱的楼层,补强就会针对这个楼层实施,「这俗称『软脚虾』,当软脚虾被支持了,就会大幅降低楼层因地震变形倒塌的机率。」如果不是针对单一楼层,而是整栋公寓,那么安全性当然提高更多,所需的费用也为更高,幸而都能透过政府补助来完成结构补强工程。

他认为屋龄只要超过一定年限,或是对于房屋安全有疑虑,就可以请技师公会来评估,为老房屋安全做健检,毕竟台湾位于地震带,地震的危险也是时时刻刻存在,为了自己、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家中的大楼是否需要结构补强是每一个人都应该要去关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