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交大「异质共生」展 探讨人与自然关系

应艺所博士生吴元劭介绍作品「异生命的演绎」,是将时下小朋友在游玩的史莱姆,做成黏液雕塑。(王惠慧摄)

阳明交大应用艺术所、建筑所获国科会补助,邀请台南艺术大学共同举办「异质共生」联展。(王惠慧摄)

「未来布袋戏」结合机械手臂、IoT技术,由舞者手套控制机械手臂上的戏偶。(王惠慧摄)

阳明交大应用艺术所、建筑所获国科会补助,邀请台南艺术大学共同举办「异质共生」联展,策展人阳明交大应艺所教授许峻诚说,这次展览分为「未来布袋戏」、「异自然」及「无人机」3大部分,由科技艺术家探讨异质元素融合的可能性,藉展览作品反思科技与传统、自然与人造,以及人与科技应用之间的关系。

策展人许峻诚说,近年科技与艺术结合蔚为风潮,去年国科会推动跨领域研究,在科技结合艺术的提案中,近70个团队最终仅9件入选,阳明交大就参与其中3件,为展示现阶段成果,以3大主题举办联展,从6月1日起至7月5日,在阳明交大艺文空间展出。

许峻诚说,这次3大主题性质不同,但都要需要观者体验、互动,实际体会科技艺术家想传递的理念,例如「未来布袋戏」结合机械手臂、IoT技术,由舞者手套控制机械手臂上的戏偶,传出不限于数据,也可以是多媒体的图像、影音等自由拼装,该作品去年也在德国、台北连线异地共演。

而「异自然」计划则是结合资通讯、人机互动、AI、数学及电脑运算等技术,结合各种设计理念,探讨自然与环境议题。其中,应艺所博士生吴元劭介绍的作品「异生命的演绎」,是将时下小朋友在游玩的史莱姆,做成黏液雕塑,将黏液打入空气后,产生的黏液气泡会互相竞争,有些破裂、有些变得更大,形成有趣的动态雕塑。

吴元劭说,一开始发想此作品,原本是想到要做软体机器人(Soft robotics),把气体打入矽胶内使其膨胀、形变,因此一直在寻找适合的材料,最后想到除了如矽胶般固定的形状,也能使用更有机的黏液来达成类似效果。

吴元劭说,史莱姆的主要成分是硼砂、白胶浆,团队透过实验找出最适合维持着构图的配方,此作品反映在自然界所有有机的生物,其实都是由无数的单元体组成,例如树叶、果实或人的头发等,就是这些单元体在形塑人们的视觉感官,盼借由作品带给观者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至于「无人机」计划则是以前瞻科技,探讨未来各种表演形式,例如将自行开发的第三代无人机应用于艺术创作,呈现即时互动的人机关系,也使用到无人机搭载雷射的新发明、无人机与人互动的即时演算、新型态定位技术,以及群飞避碰等最新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