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广东省分行答21记者:以数字化赋能促进绿色金融服务水平实现新跃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家俊辉 广州报道

近期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绿色转型”。而绿色金融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一环,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

作为我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绿色金融近期发展如何?7月31日,在2024年上半年广东省金融运行形势新闻发布会上,央行广东省分行金融研究处副处长李美洲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以来,该行按照“抓重点、带全局”的工作思路,多措并举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取得积极进展。

具体来看,首先,以央行政策执行机制改革促进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创新。综合用好货币政策工具和绿色金融评价、银行业机构综合评估等手段,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不断强化绿色金融制度建设和机制保障。如推动金融机构将绿色信贷工作列入政治巡察、纪检监督、绩效考核范围,形成党建引领、同向发力的工作机制,为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在这些政策措施的推动下,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绿色低碳转型领域的资源倾斜力度。截至2024年6月末,广东全省绿色信贷余额达3.6万亿元,同比增长26.7%,占各项贷款比重达12.9%。

其次,以绿色金融交流合作促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央行广东省分行与广东省财政厅、香港品质保证局、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密切协同,2023年8月促成省人民政府在澳门首发贴标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绿色债券。本次发行债券期限为3年,金额10亿元,票面利率2.55%,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广州市内269个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形成了“广东主体发行、香港绿色认证、澳门市场上市,资金在大湾区绿色项目运用”的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投融资联动模式。该模式入选今年广东省向社会公开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有效提升了大湾区绿色金融创新典型经验的影响力。此外,今年4月,促成广州作为中国唯一城市代表参加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在巴西举行的圆桌会议,分享金融支持中国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和改造后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成效,在国际舞台讲好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中国故事、广东故事。

同时,以引领型、标杆型创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央行广东省分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将环境权益纳入合格抵押担保品范围,将碳排放强度纳入差异化授信审批流程,持续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以碳排放强度作为基准值、目标值,组织编制《广东省陶瓷行业转型金融实施指南》,为金融机构支持陶瓷行业转型制定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方案提供参考。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方面,推动金融机构落地全国首笔碳账户数据产品质押贷款、全国首笔休(禁)渔补助保护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全国首个“气候融担”贷款产品、全国首笔能效电厂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全省首笔可持续发展挂钩融资担保贷款、全省首笔节水减排挂钩支持贷款。此外,基于“粤信融”平台推出并不断完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支持工具,支持全省126家法人金融机构完成上年度环境信息披露报告的编制,推动披露框架、披露内容趋于统一化、标准化。

展望未来,李美洲表示,央行广东省分行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广东省委、省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重点工作安排,以提质增效,争创示范为目标,推动广东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在质效上进一步提升,持续做好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大文章。

一是抓好标准编制和落地实施。目前,陶瓷行业转型金融标准已经完成团体标准公示程序,将于近期发布,届时金融机构将配套推出一系列与陶瓷行业减排指标挂钩的转型金融产品。此外,取水权质押贷款、生态碳汇预期收益权抵(质)押贷款等绿色金融标准也正在编制完善中,争取尽早对外发布、尽快落地应用。

二是抓好数字化赋能。依托“粤信融”平台加强绿色金融数字化平台建设,优化平台功能,推广场景应用,以数字化赋能促进绿色金融服务水平实现新跃升。

三是抓好创新推广。进一步将绿色金融业务先行先试创新模式加以总结、提炼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做法、模式加快复制推广。

四是抓好可持续信息披露。强化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能力建设,推广使用好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支持工具,推动省内金融机构特别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提质升级。广东金融学会组织开展第一届广东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标杆遴选活动,从百余家金融机构发布的2022年环境信息披露报告中,遴选出10份标杆报告,首批标杆报告将于近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