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雄里、褚君浩、马大为院士即将为您领读2021年科学类诺贝尔奖,来围观吗?

系列活动通知

各承办、协办单位,各位科普作协会员,科普爱好者:

为落实习总书记“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意识,鼓励年轻一代勇于探索、乐于从事科学事业,上海市科协从2012年开始,每年在诺贝尔奖颁发前后举办面向公众的“解读科学类诺贝尔奖”活动,邀请我国工作在科学研究前沿的学科带头人,为大家深入浅出地解读当年诺奖科研成果的来龙去脉并与互动嘉宾和听众进行现场讨论和交流。

今年的解读依然是按“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安排三场专场解读。面向对象是全市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及社会公众。解读以主题报告和互动访谈相结合的形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画面,介绍2021年科学类诺贝尔奖科研成果的来龙去脉,充分解读科学家的研究思路,弘扬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场科普报告会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场

—解读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基本信息

时 间

2021年11月20日(星期六)

下午14:00—16:00

地 点

上海科学会堂海洋能厅(南昌路57号)

主 题

解读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们破解了人类的痛觉和触觉机制

嘉宾信息

主持嘉宾

杨雄里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神经生物学家

主讲嘉宾

唐逸泉研究员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

上海市高校特聘教授

互动嘉宾

刘志勇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

听觉系统发育再生研究组组长

媒体嘉宾

叶水送记者

资深科普写作者

深究科技CEO

科学新媒体“赛先生”前主编

第二场

—解读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基本信息

时 间

2021年11月21日(星期日)

下午14:00—16:00

地 点

上海科学会堂海洋能厅(南昌路57号)

主 题

解读2021年诺贝尔物理奖

——气候变暖等复杂物理系统的研究有着怎样的意义?

嘉宾信息

主持嘉宾

褚君浩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院长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主讲嘉宾

黄吉平教授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施郁教授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

全国量子力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媒体嘉宾

易蓉记者

新民晚报资深记者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访问学者

新民晚报首位全媒体记者

第三场

—解读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

基本信息

时 间

2021年11月22日(星期一)

下午14:00—16:00

地 点

上海科学会堂海洋能厅(南昌路57号)

主 题

解读2021年化学奖

——他们革新了人类合成分子的方式

嘉宾信息

主持嘉宾

马大为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主讲嘉宾

周剑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分子治疗与新药创制工程中心主任

互动嘉宾

左智伟博士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媒体嘉宾

许琦敏记者

《文汇报》首席记者

《科技文摘》主编

有意参加活动者请于11月18日前通过协会邮箱shkpzx@vip.163.com报名。

所有线下参会的听众请做好防疫准备:戴好口罩,提供健康码等信息。

三场报告会均会安排网上同步直播。

欢迎更多听众线上参会。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

2021年11月13日

END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