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有前兆 台东马偕药师提醒牢记6字箴言

台东马偕药师黄维光(右)、药剂科主任蔡佳静(左)提醒民众注意药物过敏不适症状及因应方式。(蔡旻妤摄)

台东马偕药师黄维光提醒民众注意药物过敏不适症状及因应方式。(蔡旻妤摄)

台东马偕药师黄维光提醒民众注意药物过敏不适症状及因应方式。(蔡旻妤摄)

台东马偕药剂科主任蔡佳静提醒民众注意药物过敏不适症状及因应方式。(蔡旻妤摄)

对抗新冠疫情的最佳方式即为接种COVID-19疫苗,民众普遍施打后却出现不适症状或死亡案例,使药物过敏成为民众关注议题。台东马偕医院药师黄维光表示,药物过敏初期会有6大症状「疹、破、红、痛、肿、烧」,若能在初期警觉,即可避免反应加遽甚至危及生命。

黄维光指出,过敏6大前兆包含「疹」皮肤红疹、搔痒或水泡;「破」口腔溃疡、嘴破;「红」眼睛不适,有红肿、灼热感;「痛」喉咙痛、吞咽困难;「肿」嘴唇肿胀;「烧」发烧。上述症状会在给与药物后24小时内发生,但也有可能延迟至2-3个月。

马偕药剂科蔡佳静主任提及,近期因施打COVID-19疫苗,许多民众前来咨询,若有过敏体质是否可打疫苗?她说明,过敏体质只是对某一类的东西有反应,对疫苗则未必有反应;在施打前建议将过敏史详细提供并与医师讨论,再决定是否施打。若第1剂疫苗已有严重过敏反应,则建议第2剂更换别的厂牌。

黄维光表示,受广告台词影响,根据药害救济基金会调查,竟有达80%民众认为药物过敏的症状仅只皮肤起疹子,事实上药物过敏反应可能遍布全身。一旦发现药物过敏反应,应携带原药袋或是处方单尽速回诊,确认后可请医师将过敏药物注记在健保卡或过敏记录卡中,往后就医时,应主动出示健保卡或过敏记录卡,好让医师开立处方时可以评估并避开曾经过敏的药物。

此外,为宣导民众注意疫苗等药物过敏问题,台东马偕医院药剂科参加药害救济基金会所举办「决战60秒,药你来挑战-创意口语表达短片」征选活动,影片由药剂科充当编剧及演员,以饶舌方式呈现,歌词搭配幽默的画面,颠覆民众对药师的印象,荣获专业人士类「发生药物过敏或不良反应时立即回诊就医组」金奖。(https://youtu.be/IsdP0EnQu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