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社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协同共振效应

为期两天的2024陆家嘴论坛今天(19日)开幕。本届论坛以“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为主题,设有8场全体大会,涵盖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等议题。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在促进科技创新中起着重要保障和推动作用。本届论坛就提升多层次资本流动、打造高能科创产业进行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今后要更好实现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的双向良性互动目标,还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要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建设,鼓励实践探索创新。

今年4月,证监会发布了《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下称《十六项措施》),从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私募投资等全方位提出支持性举措;同月,上海科创金融联盟发布了《上海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下称《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深入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联动发展。

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科技部等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依托“创新积分评价机制”,遴选了首批近7000家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向21家全国性银行推送。这可以看作政策支持措施,也可以看作是实践创新。

地方上也在积极进行实践方面的创新,开发更多金融支持工具。还是拿上海来说,去年创设了“沪科专贷”“沪科专贴”两项工具,截至今年4月末,已累计发放资金485.4亿元,惠及科创企业6500余户。《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上海科创金融联盟内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担保、股权投资机构等成员,三年内将通过信贷、股权、债券等多样化融资累计投放2万亿元。

再就是要打破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双向互动中的瓶颈堵点,不断壮大耐心资本规模。

瓶颈堵点表现在哪里?《十六项措施》明确在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私募投资等全方位提出支持性举措,就说明了资本市场上的瓶颈堵点所在。解决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包容性、构建服务科技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今后努力的重要方向。包括要优先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建立“绿色通道”,引导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向科技创新领域,鼓励政策性机构和市场机构为民营科技型企业发行科创债券融资提供增信支持等。

此外,产学研尚未实现深度融通也是瓶颈堵点。一方面,许多科技创新成果“待字闺中”,另一方面,资本又缺少较为准确的投向。为此,就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评价体系,更多考虑科技创新成果的实际应用前途,进而让成果资本化,为进入产业领域创造条件。

同时,也要建立起对科技型企业的评价激励机制,为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创造条件。现在推行的“创新积分评价机制”就是具体体现。

在培育耐心资本上,重要的是要有让资本“耐心”的“硬核”,突击式、应景式甚至欺诈式的所谓科技创新吸引不来耐心资本。有了“硬核”,才能培育各方面长期投资的理念,形成“马拉松式”的投资导向。

所有这些,都要围绕强化企业等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从而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总之,今后做好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双向良性互动这篇大文章,就要通过制度创新,突破体制机制约束,发挥科技与资本的协同效应,形成从科技到产业再到金融的良性循环。这既需要科技创新主体有良好的市场生态,也需要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各方面有良好的市场生态。相信陆家嘴论坛中“提升多层次资本流动、打造高能科创产业”的大会议题将为此提供更多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