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法合作介入酒驾、毒品个案 北市联医:再违规率低且可持续工作

台北市联合医院松德院区和台北地检署推动医法合作,联合医院松德院区院长黄名琪(左一)表示,毒品缓起诉计划研究449个个案,接受医疗者有超过9成持续工作,超过7成完成1年的治疗,且将近2/3在治疗期间未复用。而经酒驾医疗介入计划治疗后追踪1年的患者,酒驾再违规率为5至6%。(刘彦宜摄)

根据法务部矫正署统计资料,2021至2023年新入监受刑人前2大收容罪名,第1位是公共危险罪,其中不能安全驾驶占94%,第2位是毒品危害防制条例。松德院区与地检署推动医法合作治疗计划,联医表示,毒品缓起诉计划患者有逾9成持续工作,接受酒驾医疗介入计划1年的个案,酒驾再违规率则为5至6%。

联合医院松德院区院长黄名琪指出,松德院区早在2009年试办二级毒品缓起诉医疗计划,至今接手个案保守估计近6000人,2015年启动酒驾医疗介入计划,则有2、3000人参与。期间医疗和法律双边专业相互交流,医法模式也成为「台湾模式」,去年更邀请7个国家的学者相互探讨。

黄名琪说,毒品缓起诉计划研究449个个案,接受医疗者有超过9成持续工作,超过7成完成1年的治疗,且将近2/3在治疗期间未复用,1年内复发率37%,3个月内中途退出率更仅3%。

她说明,针对酒驾初犯调查发现,1/2以上具酒精使用障碍症、1/3以上具酒瘾,酒精使用障碍症、酒精问题导致酒驾风险提升2至5倍,而经追踪258个个案发现,在完成酒驾医疗介入计划治疗后追踪1年,酒驾再违规率为5至6%,大幅低于未进入计划者的36%。

台北地检署检察官林达指出,警察抓被告送地检署后,若初步认为可以给缓起诉戒瘾治疗时,会先送医院评估,医院若认为可收治,但在治疗过程又再犯,一样会先在地检署经初步评估,医院再评估可收治,就会继续治疗,若医生判断不行则会退案,通常成瘾患者有机会二缓、三缓,主要还是经由医生判断。

松德院区成瘾防治科主任张祜铭解释,医学上将成瘾当作脑部疾病,会想要反复吸毒、喝酒,疾病还没恢复,又有机会可以接触毒品时就会复用,因此对策就是要让病人持续治疗,严重成瘾者也需要转换工作或居住环境,但也有病患会以工作、搬家、出国、留学或妻子怀孕等关系,作为不接受治疗的借口。

★《中时新闻网》关心您:饮酒过量,有碍健康。酒后不开车,安全有保障!

★《中时新闻网》关心您:保护自己、远离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