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袭心情忐忑不安 台湾上百万忧郁人口如何度难关?

医师林政晔强调,当面临自己无法处理且求助无门时,记得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南投基督教医院提供)

疫情期间您快乐吗?南投基督教医院指出,根据卫生福利部统计处统计,发现台湾焦虑、压力相关和其他非精神病的精神疾患,年龄层从10岁到85岁以上都有,忧郁人口超过百万人;女性人数高出男性将近一倍,或许某部分表示,现代女性肩负经济与家庭压力明显超出男性。

南投基督教医院身心科医师林政晔说,人一生中总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出现心情沮丧或情绪低落的低潮期是种正常反应,同时也是一种警讯。面对疫情造成的生活压力,很多时候我们太专注于解决生活上的难题,忽略了需要将部分重心放在照顾自己。关照自己可以从营养、运动和规律生活着手。

林政晔指出,我们要选择健康的原型食物,避免精致和加工食品,增加各类蔬菜、豆类和坚果的摄取量。运动方面挑选适合自己的运动,例如强度不高但可增加心肺功能的散步或中高强度的间歇性运动等。面对生活或工作压力下,要先理解到有压力是正常的现象,适度压力让我们有活力前行。

过度的压力会导致焦虑、烦躁、易怒、无法专心和忧郁的情绪,此时该如何调适自己的压力?当发现自己「异常」时,赶紧让自己先「停」下来,「找」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坐下来,「缓~慢~反复呼吸」并「想像」自己全身逐渐处于放松状态,让自己短暂恢复平静后再回归。

林政晔表示,当累积压力越来越多,忧郁情绪越来越持续,就有可能进入忧郁症。忧郁症让我们不愿意走出去,不跟人互动,越忧郁就越退缩在家里、越不愿意说和求助。近来疫情肆虐,工作和生活上的转变使得感到忧郁的人口逐渐增加,当我们感到忧郁时,记得要善待自己。

林政晔强调,当面临自己无法处理且求助无门时,记得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可在医师或心理师面前,说出不敢在家人或朋友面前说的一些事,医师会了解状况,聚焦在问题上协助,同时提供相关卫教讯息,若有需要,则可接受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让症状快速缓解,尽早恢复。

★精神不是病,请勿自行停药,中时新闻网关心您!

卫福部24小时安心专线:0800-78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