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二度重袭 万华何日重现风华

万华地区疫情严峻,北市环保局16日在陆军化学兵群支援下,启动第2波全区地毯式消毒。以往热闹的华西街商圈,多数商家都已拉下铁门暂停营业。(黄世麒摄

台湾终究躲不过新冠肺炎肆虐!5月15日上午10点45分,相信双北民众,尤其是身处重灾区的万华人应永难忘怀,那一刻,双北进入三级警戒,万华背负上原罪,也在那一刻,艋舺喧闹的街头,刹时成空,炽热的日头高挂,却暖不了在地人的心,时光彷佛倒流18年,周边和平医院SARS封院时的惊惧再度涌现;两度位处最严重的疫病风暴中心,万华人的无奈与愤怒,谁人能知。

曾经歌舞升平 人走茶凉

万华昔称艋舺,邻近淡水河畔,曾是台北盛极一时的贸易集散地,风起云涌,车水马龙,很多人在这发迹,赚得盆满钵满就想享乐,茶室文化,帮派角头,各行各业,应运而生。只是随城市发展重心转移,曾经白日繁华、夜晚歌舞升平的艋舺,风华渐退,虽有着人走茶凉的淡淡哀思,仍保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和精神

指挥官陈时中在说明疫情时,曾以「人与人间的连结」形容确诊个案与茶室的关联,撇除有色眼光,其实这样的说法正隐含着客人与女侍间在情感、精神上的紧密结合,也是为何艋舺没落后,茶室并未消失。即使隐身在幽暗的巷弄,那份浓浓的情感寄托,不管是贵为狮子会长,还是社会底层的贩夫走卒,都能找到心灵上的归属。

无奈本土疫情爆发,14日新增29例本土确诊个案,就有16例与茶艺馆有关,万华成了重灾区,接下来几乎所有的染疫源头都指向万华。茶室成为众矢之的,被贴上病毒的标签,甚至成为万华的耻辱,原本人潮就不多的茶室老街更显空荡。疫情终将过去,朗朗晴空下,阿公店的茶室文化能否存续?只能交给老天决定。

创新传统交织 成就新貌

万华所在的西区盛极转衰,政府近年投注大量资源复兴,经过铁路地下化、西区门户计划变革、万大捷运线兴建、市场改建和台北灯节移师万华,万华正呈现出不一样面貌。龙山寺、华西街夜市保留原汁原味,创新与传统竞逐下,成就万华今天的姿态。

但疫情来袭,平时观光客和万华人熟悉的景象瞬间崩坏。熙来攘往的彩虹地景,人们避之唯恐不及,运量名列前茅的捷运西门站与龙山寺站也都无人下车,深夜的捷运站内外仿佛时下流行的疫情电影场景。因电影《艋舺》爆红的剥皮寮,网红、网美排队拍照、打卡的景象,被白色的帐篷,及穿着防护衣面罩医护人员长长等待筛检的人龙取代;嬉闹、快门声消失了,只听得到民众被深入喉咙采检时所发出不舒服的咳嗽声,空气沉重到仿佛要令人窒息

寺庙周边小贩 愤怒无奈

每到华灯初上,万华人推着小摊车到华西街夜市、龙山寺周边卖小吃生活用品,赚钱养家糊口求生存,这一切熟悉的场景,瞬间消失,摊贩苦恼没有生意可做,还要担心被染疫。

18年前的SARS与这次的新冠肺炎都重创台湾,偏偏两次疫情竟都发生在万华周遭,曾经历过SARS风暴的万华人,不禁想问「怎么又是万华」。上回SARS仅在和平院区内发生,万华人心中的恐惧多过实际威胁,但这次新冠疫情却是全面性蔓延,万华居民直接面临疫病的威胁,还要承受外界视为新冠病毒传播核心的标签,万华人的无奈与愤怒,又该向谁讨要。

祈求神明保佑 平安度过

极具万华意象佛具街、青草巷,以往是热门观光景点,很多民众来到青草巷,艳阳下买杯青草茶解渴、消暑,是最佳选择。但连日高温,没人敢踏进万华,街道上仅剩环保人员和国军化学兵在消毒,机器的声响让人心烦,白昼下,店家的脸色却显得苍白,心灰意冷干脆拉下铁门暂停营业。但有些店家展现坚毅的精神,戴上口罩发出宏亮的欢迎声。

来到万华知名二级古迹艋舺龙山寺,不少年轻夫妻或长辈来帮儿子、女儿向观世音菩萨求子,考季来临,供奉的文昌帝君香火鼎盛,每年点光明灯、药师灯的信众络绎不绝,龙山寺因疫情大门一关,虔诚的信徒无法入内,直接在门口跪求神明保佑平安度过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