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不到30岁年轻人做物流 4年征服东南亚6国

能者物流泰国的自动化分拣中心(图)占地超过2万平方公尺,每天可以处理超过80万个包裹。(来源.能者物流提供)

一群不到30岁的工程师、交易员、数学家凑在一起,你猜他们会创什么业?答案竟然是:物流业。

2014年,一群年轻人离开舒适圈,在新加坡创办了能者物流。4年后,他们成功在东南亚6国插旗,达成100%覆盖率,成为「最后一哩路」的配送专家。接下来,营收连年翻倍。亮眼表现,让阿里巴巴在2021年领投了近6亿美元的E轮融资,使它一举跃升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

从一辆二手货车起家的物流新创,到底怎么跟国家队,或是口袋深的对手竞争?要知道,它的对手可是新加坡邮政、或是全球成长最快的物流公司之一极兔速递。

这要从中学就创业的共同创办人黎常文说起。

早熟的他,课余会在网路上买卖二手手机套利,或自己买零件、组装脚踏车,赚取零用金。在新加坡管理大学时,他也一边念书、一边创立了客制化男装品牌。

毕业后,他曾加入投资银行担任交易员,最后仍决定全职投入他的男装品牌。但正当他准备大展拳脚时,却发现,物流没有跟上,不但没有包裹追踪,货运单也要手动完成。

当时,东南亚的线上购物只占零售总额不到1%,远低于欧美、中国的6%至8%,物流发展非常落后,「我们因此决定,与其直接做电商,不如透过物流、参与电商的成长。」黎常文告诉商周。

这是一家极度注重「效率」的企业。因为创业初期,他们选了一条难上加难的路

第一层的难,是他们不走轻资产商业模式,也就是类似Uber、即时媒合快递员与消费者的模式,而是自行养车队。

黎常文说,他们很早就发现,轻资产模式,虽然初期投入成本低,但在营运时,不但营运成本高、效率低,也无法控制业务品质及营运效率。

第二层的难,则是他们很早期就专注在最后一哩路的配送,也就是当物品从飞机到达当地仓库、发送到客户手中的最后一段路。因此国际物流公司,并不是竞争对手,更像是交棒给他们。

当时,其他对手的重心,是仓储管理以及跨境物流,但能者物流却在地形复杂、路况糟糕的东南亚,看到一个机会。

「我们要找到价值无法被取代的服务。」黎常文解释,在仓储管理上,商家可以直接把商品放在办公室或家中;货运承揽服务,更是红海市场,商家甚至可以自己放在背包、坐飞机把货带过去。这当中,唯有一点做不到:亲自把包裹交到客人手里。

但没人走这条路是有原因的。东南亚6国,各区地理环境差异大、气候极端、路况又糟糕,不只难确定运送时间,还大量依赖现金支付。能者物流到底如何攻克?

黎常文表示,真正的在地化是关键。这从能者物流的运输工具就能看出端倪,除了摩托车、船之外,连水牛都是他们的车队。

东南亚是全世界岛屿最多的区域,客户有的住别墅、有的住海上屋,快递员有时要用水牛,有时又要把摩托车骑到竹筏上飘洋过海,才能把商品送到客户手上。

当商业模式有重重难关要克服,但自己又只是个新创团队,如何提升营运效率,快速拓展服务国家的范畴,以及攒出利润,就成为关键。

例如一开始,没那么多资金养车队,他们在当时就利用AI规画路线,增加送货效率,用演算法算出,最短时间内送最多包裹的最佳路线,目的就是让菜鸟司机,可以达到资深司机的水准。

同时,他们也善用人,来杠杆出效率。

黎常文透露,创业初期最难的关键在于「要让人相信,我们是以人为本的生意,不是一个坐在办公室就能搞懂的科技产品。」确实,一群高学历的初创团队,光用技术、AI,既无法跟快递员打成一片,也难以说服投资人,他们有管理庞大车队的能力。

因此,每个国家都有在地领导的团队,总部的核心团队成员,也都有多国工作的经验。

虽然在地化领导,一开始的管理与磨合成本更高,但长期来看,却能更有效。

黎常文举例,在印尼,员工说「好」的真正意思,其实要看摆头的方式,有可能是真的说好,「也可能是不要,只是为了让你开心而说好。」了解本地文化、尊重当地决策,让他们成为第一个完成东南亚全覆盖的物流公司。

早期选对赛道,让能者物流在疫情期间迎接大丰收,但在去年却明显衰退,只增长约2成,营业费用也上升逾3成,扩大公司亏损。

这是竞争加剧导致的结果。来自中国的极兔速递、Lalamove等,目前在东南亚6国都有营运,连电商大客户虾皮及Lazada都要自建物流。

台湾承揽业者捷迅发言人叶子菁分析,「只专精做last mile(最后一哩路)是不够的,一定会遇到成长平原期的挑战。」她解释,例如前阵子海运很好,很多船公司都要投入做物流,但很快市场就供给过剩,现在连航运巨擘马士基(Maersk)也要裁员。

面对竞争日渐加剧,能者物流只能跑得比别人更快。

首先,面对疫情期间的爆发式成长、却不过度扩增人力成本,能者物流在2021年开始,在东南亚主要区域,投资自动拣货中心。去年的营业费用增加,也是投资自动化设备的结果。虽然大笔投资,牺牲了短期获利,但却能提升5成的营运效率、换取更高的规模经济,让物流网路更庞大,建立难以跨越的护城河。

同时,他们也用AI分析庞大数据,例如哪些新政策、新的薪酬计划可能会产生正面效益,黎常文表示这格外重要,「尤其当你有一个6万人的组织时。」甚至,他们也会用AI检测诈欺行为,分析哪些托运需求是诈骗。

但论砸钱投资,比能者物流口袋深的多的是。例如,它的电商客户Lazada,单2022年,其母公司阿里巴巴就注资逾16亿美元,其中一个用途,就是要加速物流的基础建设。

为了做出差异化,能者物流依然用效率思维,解决竞争问题。他们决定:赋能客户,让客户也更有效率。

例如,为了因应东南亚直播销售的趋势,它在去年以500万美元收购一家协助电商建立直播卖货业务的平台,让客户可以更快跟上直播趋势。除此之外,它也帮助东南亚微型企业,采购中国商品、开发供应商,并提供金融与跨境汇款服务。简单讲,他们提供从中国打包之后,到东南亚销售的一站式服务,不只帮东南亚卖家、同时也让中国卖家直接进军东南亚市场。

商研院创新研究所前副所长、欧特仪总经理李世珍解释,如果物流业者,有独家的供货商、再加上数据,就有优势,「这可以满足许多小型卖家的需求,(物流业)往上整合确实有其必要。」

但就算跑得快,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是不争的事实。与Lazada合作的第三方物流不下50家、与虾皮合作的不下100家,而虾皮菲律宾也在2022年正式与能者物流终止合作关系。

谈及竞争,黎常文不是不知道,「现在快递业务有九成是靠电商客户,但明年目标是降低到7成5,因为年成长25%的日子已经过了。」他解释,接下来希望发展面向更上游的B2B业务,将食物从产地直接送到餐厅或消费者手上,成为东南亚低温宅配的最大玩家。

有时,能赢的关键,或许就在于你能否执行得比人更有效率,始终跑得比别人快,在机会成形前,就先行动。(更多精彩内容,请见1882期《商业周刊》)

※更多精彩报导,详见《商业周刊》网站。

※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商业周刊 188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