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逾40年临床观察 临终「一路好走」 有原因

有多少病患在已知将不久于人世时,生命最后一段路仍是自己安排的?(示意图/Shutterstock)

胸痛、呼吸困难、幻觉、幻听、发烧、做恶梦,看到过世的亲人、长辈、朋友……这些并非单纯的身心症,也不是自己疑神疑鬼的心理,而是真正「精神上的困扰」。

这些奇怪的症状应该在很多临终病人的身上都出现过,只因为病人没有提出主诉而往往被忽略,临床工作者也很难做盛行率的调查。重要的是,这些困扰代表什么意义?是否需积极处理?或许,用倾听及同理心就可以了。

其实病人或许很需要被了解,但因缺乏有效的沟通或处理方法,最后病患隐藏其情绪,代之而来的是极深度的忧郁,甚至闭目不说话或不进食。当然不久之后,一般是两星期左右,病患逐渐衰弱,比平常预计的存活期再更短一点的时间内往生,也就是有些病人到此是完全没有求生意志的。

相反地,有另一部分病人会恐慌地希望医师常常去看他们,甚至几乎快昏迷的病人也会醒来。他们虽不理会家属,但对主治医师的到来却显得很期待与安心。有些是对医师表示信赖与寄托,因为他们不一定想会见亲人,却很关心医师有没有去看他们。

他们并非想继续接受新的治疗,而是对医师的信赖,让他们觉得人生的最后一程不至于太孤独,因为可以从医师那儿得到一股稳定的力量,成为在茫茫大海中的一盏灯,知道最后的方向。

很有趣的是,不论奇怪的症状为何,病人将他们最后一段生命交给医师后,对医师的信赖将成为一股安定的力量,不再那么恐慌。若能转换这股坚定的力量,让病患能够「一路好走」,那是医师能为病患所做最好的服务。病人往往会比家属更可以感受到这一分真诚与温暖。

但讽刺的是,家属往往看不到这点(当然,达观的家属还是可以感受到)。若抱持「能活着最好,死亡是失败」的态度来看临终这件事,医师想帮助病患开导最后一程,将被视为不够专业、能力不足。

他们不舍得亲人的离去,所以将整件事看成不幸的事,更谈不上功德圆满,甚至有医病沟通不良的事情发生。但到底谁来评断病人已病入膏肓、顺利走完人生全程是正确的、无怨无悔的,或是,只是失败的托词,或是无言的结局?

「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

人生该走的路是相同的,虽然每个人的人生理想不同,根器不同,心性也不同。到底人生的意义与热诚、幸福是否有交集?人生是来体验的,或是来完成任务、使命、功课的?是来享受,或是来受苦?人生的长短与遭遇,为何有这么多的样态,而最后的结果却只能如此归类?

幸与不幸之间,却关乎人生的最后一段日子,数年或只有四、五个星期。

「众人所遭遇的都是一样,并且世人的心充满了恶;活着的时候心里狂妄,后来就归死人那里去了。」(《传道书》9:3)

有多少病患在已知将不久于人世时,生命最后一段路仍是自己安排的?应该很少吧。真实的情形,多半是不愿意去承担生命的痛,在我的行医经验中,无论男女老少都不太愿意去面对。

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段,几乎都想尝试寻找新药来延长生命,甚至吃苦、耗费大笔金钱都愿意。当然,我相信一定也有些看得开的人,他们是不会上医院来的,这些人的思想不一定是消极的,而是看清如来如去的人生,不能强求什么,也不得执着什么;父母怎么走,我们就跟着前人的脚步走。

这些奇特的灵性困扰,其实多数是在提醒我们,在漫长的人生马拉松赛跑里,已摇响最后一圈的铃声,预告即将结束,是检讨成绩的时候了。所以潜意识中会浮现许多影像,其中包括这一世的所作所为,或许也有自己没有记忆却又与自己有关的内心的激动。

曾经有许多经历濒死边缘、后来被救活的病人,在我的劝说下,会跟我分享他们奇特的梦境。很少人研究临终前病人的梦,但是我会尽量与想跟我分享的病人谈他们的梦境。

这些绝对不是无意义的梦,只是多数医护人员没去研究,甚至彼此也不谈,一笑置之。但现代医学不谈并不代表不存在,只是缺乏研究分析的方法与途径。在精神科领域中,也不容易分析这些临终的病人,因为他们既已失去社会能力,且存活的日子不多;也很少有现代的精神科医师喜欢从事古典精神分析学,而是代之以倾听、陪伴同理,及精神传导物质之阻断与输通,所以功效是有限的。

既然医学、心理学无法分析,又如何帮病患解决问题、一路好走呢?

(本文摘自《死亡瘫痪一切的知识─临终前的灵性照护》/宝瓶文化)

【内容简介】

幻听、幻觉、发烧、做恶梦、自言自语,看见地狱、黑衣人、已逝亲人──血液肿瘤科主任逾四十年的临床观察,现代医学难以解释的「灵性困扰」,陪伴濒死亲人走过生死难关。

死亡是身为人的最后考验,一场漫漫人生的总清算。此时需要的是信仰、是灵性对话,与安住彼此身心的陪伴。

有些人一路走得自在安稳,有些人愈到生命末期,愈是焦虑惶恐。现代医学难解的心灵困境:

医者、患者与家人如何面对即将迎来终点的生命,给予顾全「身、心、灵」的照护?科学有其尽头,医学也非万能。曾任马偕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十五年的张明志医师,观察到许多癌末病人所经历的症状,皆属现代医学无法解释的「灵性困扰」。

诸如无名发烧、吼叫、看见黑衣人、听见怪声、梦见自己死亡等,许多容易发生在临终病人身上的谵妄现象,在先进的影像检查中,结果往往显示一切正常;既无法以特定病理解释,也难透过精神科药物及治疗手段解决,因而时常被误判、忽视。病患的苦痛和恐惧真实存在,却因科学的极限与家人的避而不谈而被否定。

此问题的根源,要回溯到患者与家属本身如何看待生死。张明志医师大量列举临床个案为例,以其多年经验,揉合古今各派别宗教、哲学与生死观,引据圣经、佛典,也及老庄思想,为读者提供安定身心、一路好走的解方。

死亡可以瘫痪一个人的德性或修为,但也能将一个人的思想拉回到「神」的大能上。与「神」共好,便能在信仰中求得抚慰与力量。

【作者简介】

张明志

毕业于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系。现任马偕医学院临床教授、癌症安宁缓和学会监事、卫生福利部健保署共同拟定专家委员。

曾任马偕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十五年,台湾癌症医学会理事、监事,血液病学会常务理事。

专长:肺癌、乳癌、胃肠道癌症、泌尿道癌症及其他各类恶性肿瘤、转移癌症、血液病、贫血、白血病、淋巴瘤。

着有《随时放得下的功课──心灵病房的18堂终极学分》、《越过边境》、《破茧》、《心灵病房的十八堂课》、《安宁的艺术》、《与血癌搏斗》、《人生高尔夫》。

《死亡瘫痪一切的知识─临终前的灵性照护》/宝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