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是酒喝太多,結果是失智症」鼓鼓:媽媽失智後,每天都在「換人格」

艺人鼓鼓(吕思纬)母亲5年前确诊阿兹海默症,身为失智症家属,他观察母亲因失智、脑部生病,宛如每天都在「换人格」,虽然行为不合理,但无法责怪母亲。

艺人鼓鼓(吕思纬)母亲5年前确诊阿兹海默症。 图/相信音乐提供

他建议照顾者家属可以「转换时空心态」,把时序错乱的发言当成乐趣,尽量自己调适,并让失智家人身体舒服,包括吃好、睡好、维持运动,照顾者除细心观察外失智者症状,也要寻求外界资源、连结其他照顾者,彼此加油打气,成为长期抗战伙伴。

鼓鼓于8月18日出席国民健康署「失智友善不迷路 希望行动+1」记者会活动时,分享妈妈5年前开始,突然会有些行为怪异,像是开错别人车门,妈妈为资深发型设计师,却不小心让客人烫发时间过久。他本怀疑是妈妈过去饮酒习惯所致,但经过大脑检查,发现妈妈脑部有白色块状,也经历半年时间频繁跑医院进行测验,最后才确诊失智为阿兹海默症。

国健署举办「失智友善不迷路 希望行动+1」记者会。 记者许政榆/摄影

「失智症一定会被发现,因为这人的行为太奇怪。」鼓鼓说,失智症表现多元,每个家属遇到状况不同,也曾看过其他失智者家属分享,有人拿着刀子天天闹邻居。他坦言,除了家人以外,其他人很难理解照顾失智症感觉,自己只能尽量调适,并且接纳这件事,也感谢周遭邻居协助,在母亲掉钱包、按错门铃时,总愿意给予帮助。

鼓鼓妈妈确诊失智时还不到65岁,鼓鼓说,现在多数的失智症场域都是80岁的阿公、阿嬷,妈妈不太愿意去,因此希望可以多增加年轻失智者适合的场所。他也说,除了主治医师介绍失智资源,公家、民间、社区也有许多单位协助,且失智照顾者都很热心,愿意全力协助另一位照顾者,他认为应该组「社区照顾者互助队」,照顾者彼此分享心情,资讯交流,成为彼此长期抗战好伙伴。

73岁许太太2年前确诊失智症,丈夫许先生一路照顾,更透露老婆是「社区人气王」,许多邻居得知她失智后,会主动给予关心,他平常则会带太太参加音乐会、唱卡拉ok,他相信「理解」才能照顾失智者。鼓鼓今也赠送许太太一支蓝芽麦克风做纪念。

鼓鼓赠送爱唱歌的失智症患者许太太及许先生一支蓝芽麦克风。 记者许政榆/摄影

根据卫福部推估,2022年我国失智者人口将超过30万人,其中65岁以上长者占96%。失智症不是正常老化,因脑部病变让失智者在现实生活容易感到迷失,更因生活错乱及外界误解,让失智者与照顾者常感到无助与恐慌,仿佛迷失在人生洪流中。

国健署长吴昭军表示,孤独、忧郁、肥胖、抽烟、生活环境风险等危险因子,都可能导致失智症,希望从预防做起,并认识失智症,进而容纳关怀照顾,营造友善失智环境。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会执行长邓世雄表示,除了照顾失智者,家属也要被照顾,希望从源头预防做起,「失智症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了解失智症」,现在仍有许多失智者与家属快乐地生活在社区中,因此希望持续倡议,呼吁中央及地方与民间合力推广失智友善预防,让失智症患者活在爱的世界中。

鼓鼓分享母亲罹患失智症后的照顾心路历程,也呼吁大众关注失智症。 记者许政榆/摄影

台湾失智症协会秘书长汤丽玉表示,失智者出现错误行为是因为生病缘故,但过去有失智机构负责人因不了解,因而惩罚失智长辈,让我们很心疼。过去蔡英文总统宣告「失智症防治照护政策纲领」时,曾提到失智症是全民教育,不只是医疗、长照人员知道就好,而是所有人都要认识,并给予包容及引导,期许「希望有一天我失智,我们有个失智友善社会可以包容我」。

为推广失智友善环境,国健署携手全国22县市以「希望行动+1」呼吁全民预防及延缓失智,也发展「如果你迷路」绘本,以失智者及其照顾者在时空中感到混淆的情境为主题,邀请全民一起透过互动式网页录制专属朗读版本,感同身受及唤起共鸣来支持推动失智友善,活动自今年8月19日至11月30日,鼓鼓献声录制失智友善有声绘本;另外,也同步举办「健脑友忆健康」线上游戏,有机会抽中健脑好礼,活动时间至8月31日。

※ 提醒您:禁止酒驾,饮酒过量,有害健康

│更多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