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中心多3家破上限 薛瑞元:1原因同意增额
卫福部长薛瑞元。(王英豪摄)
睽违7年的2023年医院评鉴结果今天出炉,卫福部宣布北部共有3家区域医院升格为医学中心,分别为台北慈济、双和,以及新竹台大分院,全台医学中心从19家增至22家,其中北部就囊括12家。升格后,三月一日起,就医门诊从原本240元增至420元,急诊400元涨为750元。民众不满,「原本就近就医看得好好的,明明看同一个医生,突然要被多收180元,凭什么!」
卫福部部长薛瑞元今天宣布2023年医院评鉴结果,台北区(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及宜兰县)医学中心新增2家,分别为台北慈济医院,以及卫生福利部双和医院,加上原本台大、北荣、亚东、新光、三总、国泰、马偕医院及淡水马偕、万芳,台北区共10家。
至于北区(桃园市、新竹市、新竹县及苗栗县),由于人口数已近400万,依法可多一个名额以符合医疗需求,因此在原本林口长庚及台北长庚外,新增新竹台大分院新竹医院,北区从原本1家增至2家。
卫福部今天公布医院评鉴结果。(图/卫福部提供)
医学中心评鉴迈入20年,至今都是维持19家门槛,今年为何打破家数上限?卫福部部长缺瑞元强调,这次比较像是「同灯同分」因此而「增额」,而非是打破上限。
薛瑞元指出,这次北区医学中心评鉴标准,通过最低分80分就可算达标,但这次「参赛」的11家医院中,最高分为95.52分,最低分91.92分,而第七名到第十名之间差距更仅在0.4分以内,前十名医院,均已具有医学中心或准医学中心资格,难分优劣,因此决定增额。
不过,薛瑞元也坦言,今年出现「特别状况」,这次台北区医学中心11家医院评鉴过程,其中有2家医院,参与评分的委员成员有所改变,「第一天评分完后,第二天刚好是台风,所以中断,重启后维持6名委员,但成员已经不同」。
这样是否评分不公平?薛瑞元表示,各家医院原本评分的委员就会不同,这两家医院的评委,是遇上时间因素,因此他也当场承诺,未来改革,会尽量改为「专门委员」,让评鉴委员一致性高,但他也强调,仅医学中心部分,因为家数不多,至于区域医院以下暂时做不到。委员任命由卫福部定命,医策会协助办理。
医院评鉴结果医院高兴,民众却开心不起来!健保署副署长庞一鸣指出,新的医学中心生效日期为3月1日,这3家医院每日门诊总数约有1万名病人、急诊每日总数约500多人,部分负担大受影响,门诊从新台币240元涨为420元、急诊400元涨为750元。
对健保财务冲击部分,庞一鸣表示,以111年全民健康保险医療费用推估,新增2家医学中心支出约为1亿6千万点,占该分区总点數的0.09%,对健保财务影响尚属轻微。
一次增加两家医学中心,对于北区健保总额是否又会稀释?庞一鸣表示,三月一日调整后会密切观察,过去经验是,就算有影响,但两家加起来仅0.09%,且部分负担调整后也会影响民众就医医院。
薛瑞元则表示,部分负担会按照医院层级的不同,对于长期慢性病、非严重病人就要去做一些选择,以前民众看医学医学中心就诊后,可以改去基层诊所追踪即可。
一名正好住在中和、新店两区交界的胡姓民众表示,平常就是会到双和或是新店的台北慈济看诊,「这样一来就变贵了」,医疗资源不知道差在哪,却要被收比较贵的钱,感觉很差,且原本居住地,即便要去医学中心也算是方便,未来却要去更远的地方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