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中心上限数 今讨论是否取消
北区医院评鉴拖了一个半月迟未公布,卫福部次长王必胜表示,今将召开专家会议讨论最终结果。(本报资料照片)
疫情延宕,暌违7年的医院评鉴去年重启,台北区、北区评鉴已经完成,拖了一个半月却迟未公布结果。卫福部次长王必胜表示,今将召开专家会议讨论最终结果,同时,针对下一年度的医院评鉴将有重大改革讨论,分别是取消医学中心上限数以及评鉴和健保给付脱钩。不过,专家忧心,两大改革恐若演变为「到处都是医学中心」,不仅民众看病部分负担变贵,医学中心较高的给付点值,亦将冲击健保财务。
全台现有19家医学中心,其中8家位于台北区,包括台大、北荣、三总、新光等,为全台竞争最激烈区域;由于传出今年第八、第九名医院分数太过接近,可能因此「增额」。
「我已经够格,为何不行成为医学中心?」,医策会副董事长蔡森田表示,医院都有成为医学中心的迷思,由于国内许多医院医疗水准都已达到医学中心水准,只因分数些微落后,没办法成为医学中心,并非评鉴的本意。
蔡森田透露,这次开会重点,将针对下一轮评鉴,讨论取消上限家数规定,只要医院医疗品质通过医学中心水准,即可成为医学中心,此外,也会进一步讨论评鉴和健保脱钩,即健保给付给各医院的钱「拉齐」,不再因不同层级给付不同金额。不过,医界表示,医学中心肩负研究教学任务,取消医学中心上限数,等于全台「到处都是医学中心」,对民众来说,「进去看诊起跳就要600元以上,有的地区经济较贫弱,病人也会流失。」
「如果打开医学中心天花板的目的是增加民众负担,民众做错了什么?」民间监督健保联盟发言人滕西华表示,对民众而言,可能在一家医院看病看了几十年,某天医院升级了,不换医院,就会被骂违反分级医疗精神、加重医院负担,若要继续看,就得付上更高的费用。
至于评鉴与健保给付脱钩,蔡森田指出,事实上,目前已经逐步脱钩,现在除了护理费、病房费用等四项之外,其他手术等各项给付都和地区医院、区域医院完全相同。但医界认为,医学中心健保给付若比照区域医院等拿一样较低的点值,「医学中心一定站出来反对」,或是后者比照前者,一起提高,将会严重冲击健保财务。
医改会执行长林雅惠表示,不同层级医院的给付不同,是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责任,医学中心有研究教学,治疗急、重、难、罕病的责任,若医学中心的给付标准要与其他层级相同,可能会影响医疗取向、分级医疗的执行,也让医院失去良性竞争的诱因。
台北区、北区评鉴今虽进行最终讨论结果,但卫福部表示,最终评鉴结果,预计农历年前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