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网飞化的信用卡 能带国泰世华摆脱第一名困境?

国泰世华CUBE卡想透过App与自选优惠,成为客户的主力信用卡,达成精准行销及跨售目标,但恐仍难摆脱砸钱获客宿命。(摄影/杨文财)

在这一间百货公司里,里面柜台琳瑯满目。你可以选择优先购买歌手张惠妹的巡回演唱会门票;你也可以到长荣航空的柜台,用折扣购买机票;不然,你也可以去momo电商下单,一样享有优惠。

这间「优惠由你选」的「百货公司」在你的手机App里,也在你的皮包里,它叫做国泰世华银行(简称国泰世华),大门就是它发行的信用卡。

「全联一天可能有120万人次去消费,但有家店1天(使用人次)也有8、90万,那家店叫国泰世华信用卡,而且刷卡金额还远高于全联的营业额,」国泰世华银行执行副总经理郑有钦形容。

国泰世华银行是信用卡龙头,它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陆续要将旗下6卡与到期的Costco(好市多)卡转换,加上经营7年多的数位品牌KOKO及KOKO卡,全部整合成新的品牌CUBE及CUBE卡。

换句话说,未来除联名卡外,它们的主力信用卡可能只有一种,就是这张白色卡面的CUBE卡。

推出CUBE卡1年多以来,旧卡转换加上80万新办卡,卡数已经冲上250万张卡,市场排名第3,仅次于中信Line Pay卡与好市多卡,刷卡金额已占全行总刷卡额的3成。

该卡与其他银行的信用卡最大差别是,它让消费者可依每天不同消费属性,选择不同优惠,今天要网购就选回馈比较高的「玩数位」优惠,明天需要刷机票出国,就换成「趣旅行」类别享折扣,还能先消费再选择。

4大优惠类别几乎涵盖各个消费属性,还可以弹性组合,透过卡友主动选择,让国泰世华更深入了解卡友的消费属性及偏好。

而且,刷卡回馈一点等于一元的小树点,消费时可直接折抵,等同现金回馈,但又可透过累积、赠点的方式放大,发展点数经济来圈粉。

它们的大胆之举,背后驱动的是「前段班瓶颈」。

它靠狂发卡获客行不通

学网飞自选模式,黏住用户

业界人士分析,国泰世华过去先挟集团之力,靠刷卡扣保费优惠,打下信用卡业务基础,接着再拿下最肥的好市多卡,才有如今的成绩。现在全台约每3.66人就有一张它们的信用卡,如果再用同样模式获客,恐难复制成长的故事。

「老方法就是多发几张卡,」郑有钦说,把各种信用卡塞满客户的钱包,但市场已经高度饱和,「过去发卡量3、40万张才算是成功,但现在能发3、4万张,就叫做很棒了。」

然而,银行拚命发卡,对银行和客户是双输。客户皮包里塞满卡片,但真正用到的不多,而且容易掉卡,徒增盗刷风险;银行可能为服务同一位客户,经营不同种信用卡,也付出行销、客服等各种成本。

为了不要再走老路,它们花了4年重新拟定信用卡业务成长策略,学习的对象令人意想不到,就是网飞(Netflix)。

用户登入网飞后,有海量的影片可选择,网飞还会分析出用户喜好,推荐影片,让用户黏着在这个平台上,持续使用。

信用卡不能成为网飞吗?它们的办法就是多卡合一,提供多样化的权益,让卡友用手机App随选优惠,并透过卡友的选择,了解客户的喜好,弹性调整权益组合或推荐卡友可能需要的金融产品及服务。

「网飞这种模式,已经帮我们把消费者教育好了,」郑有钦指出,当消费者都有App,知道怎么选,也习惯「自选」这件事后,发自选卡的条件已经成熟。

数据分析力是关键优势

降低成本、行销组合更弹性

东吴大学财务工程与精算数学系副教授李宜熹表示,数据分析能力是多卡合一自选卡策略的关键。他指出,过去金融业务着眼于「量」,但未来是「千人千面」,依照客户不同需求,都要能给出独特的产品。

「规模大的银行,这方法比较行得通,」他指出,如果银行客户数多,加上数据分析能力强,就能推出低成本,又能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或行销方案。

国泰世华位居信用卡龙头,盘点自己的客户和资源,这是它们能够走,也跟别家银行不同的一条路。

虽然权益自由选并不是银行信用卡的新招数,但国泰世华却是第一家可天天选、能先消费再选择,且权益可依行销需求弹性组合调整。此外,它们把选择场景搬到手机上,更易于使用。

当信用卡和点数都万流归一,就从银行、客户皆输的多卡策略,可转变成银行、客户和合作通路三方都赢。

「先收敛集结可取得经济规模,再切割分散可精准经营,」郑有钦解释,集结并卡后,整体卡数变大,较有筹码和通路谈合作,可争取更多优惠给客户,让消费者更爱刷;而分割权益类别让客户自选,能更精准客群,可把行销优惠花在刀口上,让参与合作的通路,例如百货、药妆店、旅行社等,增加共同行销意愿。

「我都跟合作伙伴说,虽然250万卡友只有一部分选择你,但如果我们活动办得好、优惠够吸引人,有可能250万卡友通通都选你。」他说。

不过,理想虽好,它们要达成多卡合一的目标仍有很多难关要突破。

调整系统耗时2年

须与通路共创点数规模经济

首先,得要调整系统。过去是一卡一程式,新的CUBE App系统采模组化设计,得让卡友天天换权益,且要与网飞节目单一样,可依行销需求组合并灵活的构成不同的产品,这样的系统修改和串接等功夫,花了它们约2年的时间。

郑有钦举例,就像游乐园,以前是有大型固定的游乐设施,现在改成模组化的游乐设备,随客户喜好的变化或银行客群经营的需求,组成新的游乐设施让客户去玩,需要改变时只要将设备重组即可,不用盖新游乐园,节省成本也提高效益。

然而,变化就会产生风险,从一程式运行到底,变成多变的模组化设计,考验系统运行及整合能力,任一环节出错就会酿成灾祸。近2年来国泰世华ATM、网银及App接连出包,最近甚至因此遭金管会重罚1,200万元、总经理遭减薪,恐怕它在数位转型上还没有做好万全准备。

其次,想透过多卡合一、共通性的小树点创造规模经济,需要说服各通路支持。毕竟,通路都只想发自己的点数,经营自己的客群,且限自家通路折抵。

「共通性点数无法建立,生态圈就无法成形。」大型支付业者指出,通路大小不一,行销资源不同,难免大通路会觉得被吃豆腐、占便宜,还是宁愿发联名卡或推自己的支付服务。所以,最后回馈优惠只能银行自己扛,长久下来难以支撑。国泰世华因规模大有谈判优势,但仍然辛苦。

为解决困境,国泰世华设计出名为树享券的限定通路小树点,限定部分优惠只能在该特定通路折抵,希望让合作通路乐于参与提供优惠,目前如星巴克、台塑石油、康是美等都有发行树享券,银行及通路透过点数共同获客、留客并提高回购率。

虽然听起来言之成理,但这套「信用卡网飞化」的策略要成功,恐怕还有一段满长的路要走。

自选卡权益设计复杂

一张卡能建立消费生态圈?

「CUBE卡权益设计太复杂了,以为客户每天都闲闲的去计算和选择吗?」银行同业指出,自选卡的特色是消费回馈有高有低,CUBE卡指定消费回馈3%起跳,一般消费却只有回馈0.3%,比一般回馈还要低,消费者要花时间选对优惠权益,选错就会抱怨「被银行设计了」。

有发行自选卡经验的大型消金银行主管坦言,自选卡希望客户会选又不要太会选,因为客户不会选,则客诉会增加,客服成本高,但若客户太会选,银行成本就会很高,有点矛盾。

而且,比便利,CUBE卡再怎么方便,也不会比所有通路都相同回馈的「无脑刷」更方便;比回馈,消费者早就习惯依回馈高低,刷不同的卡,CUBE卡根本还是走砸钱获客的老路,所以才受市场欢迎,「消费者喜欢CUBE卡,还是因为回馈高,而不是可自选。」银行同业说。

前3大发卡银行主管分析,270万、占国泰世华总发卡数超过3成的好市多卡将于2023年8月初到期终止,国泰世华恐将因此走下卡王宝座,为挽留好市多卡友,这2年刷卡回馈一定会达最高峰,但撒钱不可能长久,届时「CUBE卡就会从皮夹改放到抽屉中。」他说。

大型支付业者也认为,未来国泰世华必然会想办法抢其他大型联名卡发卡权,才能维持现有的规模效益,如全联卡、全支付卡,或甚至是家乐福联名卡等,届时就会瓜分CUBE卡的内部资源,不可能再保持现有的刷卡高回馈。

但最不容易做到的,还是如何透过一张卡,去连结各种消费应用,建立起生态圈。

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监理科技创新实验室执行长臧正运认为,目前市场上的自选卡其实也只是有限的选择,金融创新必须打破银行藩篱,更多元开放、更互动,才能真正掌握甚至预测客户的消费行为。

演化学之父达尔文(Charles Darwin)说,「最后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改变的物种。」

国泰世华银行确定失去好市多卡,未来面对的挑战是明确且艰巨的,这样的信用卡新策略,是否就能弥补因好市多卡失去的市占率,仍有待市场验证,不过,它至少已起步转型,并且勇敢的迈出一大步。

商业周刊18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