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战投、调班子,ST大集能否真正走出困境?
文/于新
正式易主供销总社后,ST大集(000564.SZ)迎来了备受市场瞩目的年报大考。
近日,ST大集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及2024年一季度报告。公司2023年实现总营收14亿元,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收3.9亿元。
随之而来的还有公司“掌舵者”的更替。4月26日,ST大集顺利公告完成董监高换届选举、聘任工作,这标志着公司新一届管理层正式诞生。
自从供销大集“戴帽”开始,公司能否走出经营困境便成为横亘在投资者心中的一大疑问。如今随着战投的成功落地,新一届董监高应声调整,市场留给ST大集回答这一问题的时间可能已经不多了。
业绩表现仍待反转,ST大集路在何方?
根据ST大集最新披露的年报数据显示,公司2023年业绩未见起色,净利润依然未转正。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当前现金流压力已大幅改善,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达407.28%。
内部来看,以横亘多年的业绩补偿事项为代表,ST大集一路扫除数个引战障碍。一边顶着重整留债导致的还款压力,一边还得修炼内功、大刀阔斧着手业务改革。
外部因素上,当前百货业转型亦经历集体“阵痛”时刻,多数百货企业业绩出现亏损下滑,都切实地反映在了资产负债表里。
如今,伴随着“掌舵者”的更替,ST大集的“航线”也必定悄然发生变化,而未来究竟路在何方,已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话题。
“里子”“面子”都有了,ST大集基本面“拨云见日”
近些年内外交困的ST大集,如果只用一个词概括其处境,那可能非“缺钱”莫属。因此,ST大集产业投资人+财务投资人的入场“姿势”可谓直击“里子”痛点。
根据此前公告,ST大集目前已收到产业投资人和第一批财务投资人投入资金共计32.8亿元。未来,公司还将视经营所需及届时市场行情等,由产业投资人牵头组织第二批财务投资人,在2024年9月30日前购买剩余转增股票。也就是说,在已经有32.8亿元现金活水注入ST大集的情况下,仍有9.18亿股所对应的现金待注入。
“面子”上,新东家带来新思路。随着ST大集董监高全面焕新,与之前战投前景暂未明朗时期相比,组织上的合力可能更加明显,公司的转型发展从战略到战术层面都有了更多可以期待的地方。
比如ST大集在年报中提到,公司将强化“实业+资本”双轮驱动,全力推进商业运营、商贸物流、商品贸易三大业务方向,打造国内领先的城乡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商。
手中有现金,上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领导班子,下有战略规划清晰的业务布局,ST大集的基本面终于“拨云见日”只需留待后续经营业绩检验。
ST大集能否真正走出困境?
年初,国务院国资委宣布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近期国务院发布的新“国九条”也再次点题央企市值管理考核。
作为由国务院领导、行政级别为正部级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这种形势下将ST大集吸纳进自身的央企序列,不仅表现出其对改善公司经营质量的信心,也倒逼着其倾注更多资源帮助ST大集走出困境。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背靠国资“大树”,有助于其利用国资平台进行产融互通,提振公司经营业绩。
具体到ST大集会如何利用资源,或许可以从战投主体以及全新领导班子的背景里窥知一二。三家产业投资人主体,都是供销总社旗下的核心企业,像供销商贸基本集合了供销集团内部所有的商贸流通资源。
产融互通、资源互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根据年报中的表述,ST大集后续将聚焦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不断优化存量业务模式并积极拓展新业务。
换句话说,ST大集要一边扫清优化低效资产,一边推进业态整合、创新收益模式,从而提升经营效益,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就在4月28日,ST大集全新走马上任的领导班子与中国供销集团、中国供销商贸流通集团、新合作集团,以及总部各部门负责人、各主要实体企业负责人等召开了见面会。会上,中国供销商贸流通集团董事长兼大集新任董事长朱延东发表了讲话。种种迹象表明,公司管理层已然开始积极作为。一场声势浩大、自上而下的企业转型或许已悄然拉开了序幕,效果究竟何时能够反映在大集的业绩报告上,投资者正拭目以待。
(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