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鉤吻鮭復育突破 魚卵朝高海拔無水運輸

樱花钩吻鲑经30年复育数量已达1.8万尾,内政部国家公园署雪霸国家公园管理处推广环境教育,深度体验教室完工后,民众可穿上潜水衣和樱花钩吻鲑同游。(读者提供)中央社

「国宝鱼」樱花钩吻鲑经30年复育,族群数量自200余尾回升到1万8630尾,内政部国家公园署雪霸国家公园管理处以无水运输受精卵,樱花钩吻鲑栖地可望朝高海拔溪流扩大。

有「台湾国宝鱼」之称的樱花钩吻鲑是台湾特有「冰河孑遗生物」,冰河时期就到台湾,随地壳变动、气候暖化,不再游回海中,生存在大甲溪上游支流,成为陆封型鲑鱼。

樱花钩吻鲑是分布于海拔1750公尺的台中市七家湾溪珍贵鱼种,经雪管处、农业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及武陵农场等保育,包括拆除拦砂坝、设污水处理设施、复育放流并长期族群监测等,数量逐渐提升。

据雪管处统计,保育工作刚起步的1995年野外纪录仅200余尾樱花钩吻鲑、濒临灭绝,去年回升到1万8630尾达历史新高。

国立中兴大学生命科学系终身特聘教授林幸助告诉中央社记者,研究发现,樱花钩吻鲑鱼群被台风及洪水从上游冲到下游,但拦砂坝阻隔,无法洄游到上游,导致不耐下游较高水温环境慢慢死亡,每次流失约1/3数量。

林幸助说,研究团队提出科学数据向多个单位沟通,建议雪管处拆除武陵七家湾溪1号防砂坝,溪流形成生态廊道,樱花钩吻鲑数量自几百尾一路上升到5000多尾。

雪管处也推动「退耕还田于林」,征收8.1公顷私有地植树造林,促武陵农场转型,耕作面积少于5公顷等。

为让樱花钩吻鲑可达更远、更高海拔地区,复育小组也改良放流方式。雪管处武陵管理站主任廖林彦想起25年前在日本北海道实习时,研究人员将整盘鱼卵拿出水面挑拣死卵,他赫然发现鱼卵没想像中脆弱,发眼卵可离水72小时,发想出无水运输法。

雪霸国家公园保育鲑鱼30年,七家湾溪附近历史溪流都已建立健康卫星族群,接着就是要挑战更高海拔溪流。

雪管处表示,去年10月到海拔2400公尺的中央尖溪放流,位处深山秘水溪源,至少徒步15公里,运送时间2天1夜。为克服鱼类长途运输不易存活困难,采无水运输发眼卵,到现地后放流,突破既有复育技术。

廖林彦说,以往所走路途不远,以人工背20公斤水袋,12公升的水、500公克冰块及120尾中型鱼等,且须在6到8小时内完成,活存率约4到5成。为前往更高海拔地区使用无水运输,温度控制在摄氏2度、保持湿润环境,每人可背1箱上万颗卵,总重15公斤。

廖林彦表示,无水运输存活率仅2成,但有效率地运输是帮樱花钩吻鲑面对逐渐升高的水温,往更高海拔、低水温环境以抵抗灭绝途径。

此外,近年中部地区常遇干旱,溪水变浅且部分地区甚至断流,都影响樱花钩吻鲑生长环境。

「这也没办法」,廖林彦说,曾尝试救起约200公尺快干涸河段的鱼,这也是保育策略上为何要放流到不同溪流,就为分散风险。当某些河段受灾,某些河段影响较轻微时,樱花钩吻鲑还是可存活,撑到10月繁殖季节就可再繁衍。

樱花钩吻鲑还须面对鸟类及成鱼等天敌,为维持生态平衡,物竞天择威胁必然存在。廖林彦表示,虽是复育但也不能过度保护,维持森林及溪流生态系平衡是最高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