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五十年后 当鲍起静走进台湾电影《生生》

▲《生生》将于2017高雄电影节世界首映,女主角鲍起静亦会参加11/4映后座谈。(图/高雄电影节提供)

文╱江秉宪陈保英监制安邦导演的《生生》,是香港资深演员鲍起静参与的第一部台湾电影。

台湾影迷初识鲍起静的演技,多半是从《天水围的日与夜》(2008),这已是她近耳顺之作。鲍起静出生演员世家,其父为拥有导演、演员双重身分的鲍方。她十七岁即进入「长凤新电影训练班」──这是香港「长城、凤凰、新联」三间左派电影训练班的简称。香港左派电影源自中国一九三○年代的「左翼剧盟」,对日抗战后,南下的左派影人陆续在香港成立这三间公司。1952年中共禁止香港主流电影在中国上映后,几乎只有「长凤新」的电影才能在中国公映。

▲鲍起静十七岁即进入「长凤新电影训练班」。(图/高雄电影节提供)

但鲍起静踏入影坛那年,正是文化大革命开启其端的1966年。文革十年,狠狠地震荡了香港左派电影,有人被斗争,有人被捕,鲍起静亦被卷入,她与父亲合演的《屈原》(1975),直到1977年才得以在中国上映。当时参与《长城》电影拍摄甚深的夏梦(即甫去世的一九五○年代香港知名女演员,金庸的梦中情人),由于对文革抱持反对态度,于一九六七年悄然离开香港,长达十年皆不过问电影圈,「在那倒行逆施的日子里,我个人在精神上也受到极大打击。我不能不暂时离开《长城》,甚至离开了整个电影圈。我决心在电影的制作方针还没有回到正确轨道以前,无论如何不能重回电影界。」夏梦惨白而决然的回忆文字。

▲《生生》剧照。(图/高雄电影节提供) 在左、右阵营对垒分明的一九六、一九七○年代,香港左派电影不但被文革重伤,也失去中国市场,几近难以为继。但还是遗留下几股伏流,其中之一便是于1979年重返电影界的夏梦,她成立了青鸟影业,首部主导推出的《投奔怒海》(1982),描述南越人在共产革命后的悲惨生活,因涉及控诉共产政权,亦被中国禁演。这是夏梦「基于人道主义立场」,亲自挑选题材与导演的电影,光是剧本就磨了两年半,而导演即是二十六年后拍出《天水围的日与夜》的许鞍华。

另一股伏流是如鲍起静等受过「长凤新」演技训练的演员。据鲍起静自述,她自幼便熟读苏联小说,举凡肖洛霍夫、托尔斯泰、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作家,都是她演员养成极重要的养分。在演员训练班时期,鲍起静先被送去当纺织工、水泥工,体验劳工阶级的生活后,才逐渐站在演员的岗位。这批曾受左派洗礼的香港演员,鲍起静应该是仅存于影坛的几人了。

▲鲍起静为影坛仅存几位曾受左派洗礼的香港演员。(图/高雄电影节提供)

许鞍华与鲍起静,各自经历多种影视类型的磨练后,这两股伏流的正式交汇,正是《天水围的日与夜》(两人首次合作是《千言万语》(1999),鲍起静担任配角)。似是环流汇合而后窜出海面掀浪,短短十一天的拍摄期,不足台币五百万的制作费,九七过后被资本政治体制双重加速席卷的二十一世纪初香港,在香港边陲老旧公寓独居的老人们,在大卖场生鲜部一次又一次切榴梿洗水果的女工们,这部电影掀起被异化后的人们还保有温度的记忆。左派已远,底层人民仍在,仍那样恭恭敬敬地生活,正正经经地盼望。《天水围的日与夜》存在着一种理所当然的温情──没有教条,没有意识型态,没有起承转合,没有方法演技。

台湾观众所熟悉的港星文化及其演技,红毯的,戴墨镜的,回眸一笑的,某种程度都是香港右派电影的延伸。因中、港、台三地在1949年之后的政治敏感,1956年香港影人成立了「港九电影戏剧事业自由总会」,所有电影若要在台湾发行,拍摄前都必须向协会登记并获得证照,台湾才会同意映演。当年除了「长凤新」,几乎所有香港影人都入会了(如曾引领风骚邵氏、电懋等)。是故,鲍起静与其他长凤新演员,皆是大多数台湾观众所陌生的,更别提《天水围的日与夜》从没在台湾上映过,且因是数位拍摄,当初连金马奖都无法报名。

▲《生生》剧照。(图/高雄电影节提供)

如今,鲍起静终于进入台湾电影了。她在《生生》饰演的,恰是一位移居至台的香港人,该角色同样设定为底层小人物计程车司机),背景同样是后资本时期的老人处境,尽管戏路相似,鲍起静无疑受到比《天水围的日与夜》更大的演员考验:香港与台湾的小人物,究竟有何不同?

台湾与香港,那样远,那样近。观看《生生》里的鲍起静,能看见多种远近交织的叠视,不管是时间的,或是地理的,甚至是政治处境的。那是一位怀有香港左派电影肌里的演员,那是一位住在天水围里的妇人,在从影超过五十年后,首次以她的双眼凝视着某个台湾角落。比《天水围的日与夜》推得更远的是,《生生》设定鲍起静角色是直播达人,她还凝视着手机网路化的、与真实又远又近的虚拟空间,以寻求足以说服自己的精采人生。

▲《生生》设定鲍起静角色是直播达人。(图/高雄电影节提供)

鲍起静保有她一贯的温情,该种温情反应华人文化特有的抒情,穿越半世纪所造成的时空隔阂,透过《生生》朝台湾投射而来。在国族疆域与资本流动成为全球化结构性困境的当下,何处不是天水围?独居的长者,独自放学的孩童,独自守着大夜超商的中年人,以及独自盯着屏幕寻求温度的科技族,鲍起静凭其演技穿透种种独,将台港两地的独整合成群。凝视着《生生》的她的双眼,仿佛十年前的天水围,甚至是几十年来造就的地域隐晦,种种人为的界线,都被鲍起静历练深厚的演员之眼所抚平

▲《生生》剧照。(图/高雄电影节提供)

《生生》某场景的海报陈设,《天水围的日与夜》也出现过,似是有意,也许无心。无论如何,整片着实暗藏向前者致意的氛围。从影超过五十年了,鲍起静首度进入台湾电影,《生生》毋宁是台湾观众认识这位香港演员的起点。

剧情简介哥哥去世了,生生整理遗物时意外发现哥哥生前用手机追踪一位网红老奶奶莉莉。被医生宣判只剩三个月可活的莉莉奶奶,不顾女儿的反对,要任性地「活过一百天」!莉莉驾着自己的老计程车,开到哪、玩到哪,透过直播,热闹了不少网友的生活。一条网路线,连结了同样面对死亡的生生和莉莉,友情渐渐深刻,然而一百天的时限也逐渐逼近……

▲《生生》剧照。(图/高雄电影节提供) ●作者:江秉宪自由撰稿者,联络信箱:bingsia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