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与神同行的少年》 信仰与爱人
没有阴间使者,也没有审判阎罗,《与神同行的少年》讲述一个年轻人在修道院办的勒戒所里,历经身体和心灵洗礼、挣扎的过程。
导演透过写实的笔触,探索人对形上的疑惑与追求。先从男主角的适应不良入手,他一度爆气离开勒戒所,但让他再回去的,并非宗教,而是一个女孩的规劝。说是上帝的安排也好,但我更觉得导演从这里就开始对信仰提出辩证。
因为即使男孩回去,渐入佳境,经文背得滚瓜烂熟,但勒戒所的创办者打在他脸上的两记耳光,揭穿了「背诵经文不同于祈祷,活在谎言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而当男主角目睹同侪受诱丧命而深受打击时,抚慰他的,依然是那个女孩。
那么,当我们看到主角在健行活动意外落单,经历冰雪,外加受伤,而在虔诚祷告中度过难关。《与神同行的少年》终究沦为一部「宗教戒毒宣传片」了吗?那也未必。
影片最后,当男主角搭上便车去找女孩时,导演拍他在车内的表情,让人联想起影片开头,几乎一模一样的镜位,只不过开始是一个迷惘的年轻人被迫投入神的怀抱,结束时却是欣然接受神的主角又做回了自己。导演并没否定神,只是不愿把信仰化为简单公式。
尤其最后一颗镜头:阳光洒落女孩的发梢,男孩走至她身后,女孩抬头。没有四目相交,也没有炽烈拥抱,但从打光到构图却是全片宗教性最强的一刻!
也许因为手法平淡,大多数人会觉得这场信仰与世俗的辩证,少了一点震撼或纠结。幸好以本片获得柏林影帝的安东尼巴洪,提供了爆发力十足的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