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5年复合增速仅2.6% 全国百强药企进入调整期 内外承压下产业如何破局?

《科创板日报》9月10日讯 (特约记者 高青)过去一年,医药产业经受着强监管和同质化竞争的双重压力,增速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度医药行业头部企业多项经营指标回落,百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301.9亿元,同比下降0.29%,和出口交货值等呈现负增长。

百强门槛由2022年的33.9亿元下降至30.9亿元,其中十强门槛由264.6亿元下调至253.3亿,近一半的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及应付工资总额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值得注意的是,百强企业的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了21.4%,降幅较大。

在近日举办的2024年(第41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上,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任郭文表示,2023年是整个医药行业发展非常艰难的一年,这也是行业必经的发展历程和阵痛,从业绩表现看,企业增长指标走弱是最直观的体现。

必须清晰地看到,增长乏力的背后,预示着健康产业亟需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行业上升趋势不变,内外承压困境待解

同样需要重视的是,尽管面对内外重重压力,仍然有半数企业在2023年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双增长趋势。当然,从数据来看,全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过去5年的营收复合增长率仅为2.6%,行业整体已由最初的高速增长进入到调整阶段。

郭文在活动现场提到,一方面,医药行业集中度有所回升,2023年百强企业在医药工业总体营收中占比提升至34.9%,比上年增加4.1%,接近疫情前水平。另一方面,企业格局总体稳定,2014-2023年间,56家企业连续10年上榜百强,上榜次数大于5次的企业占上榜总次数的85.6%,充分说明头部企业总体趋于稳定。

在研发创新方面,2023年百强企业的平均研发费用为7.79亿元,同比增长0.4%,研发投入强度由上年的6.8%提升至7.6%,彰显了企业的发展定力,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时,展示出迎难而上的力量与韧性。

随着市场整体增速放缓,医药行业转型向着高质量发展,分别体现在新药研发和获批、国产创新药出海、仿制药完善质量体系提升高壁垒仿制能力、生物药创新实现弯道超车以及制造技术的提升等多方面。

2024年上半年,FDA批准21款新药上市,涉及11个治疗领域,获批的创新药以小分子药物为主,总共为14款。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26款(按通用名计)1类新药,其中进口新药6款,国产新药20款。

武汉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林丽在大会分享中表示,从当前我国创新药获批及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情况来看,尽管创新药医保谈判成功率高,但是进院率低,这主要受创新药配备情况、进院审批流程及时间、供应情况影响。

医保作为创新药最大的支付方,医保谈判博弈的背后是寻求“双向奔赴”的共赢。他从药品首发价格形成机制、价格管理、药险融合、国际创新药定价体系等方面对创新药品价格趋势进行了详细阐述。他认为,共识力、组织力、创新力、协同力、修复力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动力。

▌内生与外延式增长并行,考验企业创新成色

从大会现场提供的数据来看,2023年“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医药产品的进出口额有所下降,但随着国家层面共建合作的加深,高附加值制剂产品的注册和出口进程加速推进,成果颇丰。

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12月复星医药旗下复宏汉霖的斯鲁利单抗在印度尼西亚获批上市,成为首个在东南亚国家成功上市的国产PD-1单抗。石四药集团制剂产品在非洲市场增幅明显,并在菲律宾、乌拉圭、委内瑞拉等国家完成了多个产品的注册。人福医药非洲市场实现销售收入约2.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36%。

过去一年,我国创新药海外许可交易(license-out)数量和金额均创下近年来的新高。恒瑞医药、海思科、豪森药业、石药集团、正大天晴、复星医药等头部企业均有海外license-out项目。

需要指出的是,授权项目增长的背后,既体现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需要,以及我国医药创新实力的不断提升,同样也存在由于资本市场遇冷企业为缓解巨大资金压力而不得不进行研发管线调整的无奈选择。

在头部医药企业坚持内生式发展的同时,外延式扩张加速也是头部医药企业过去一年的典型特征之一。

近年来,国药集团通过一系列并购重组不断扩大业务版图,整合了盈天医药、同济堂、天江药业、一方制药、太极集团、卫光生物等企业,并明确将推进高质量并购作为集团战略方向之一。同为央企的华润医药旗下各个平台也在加速整合行业资源,收购昆药集团、立方药业、天安药业、绿十字、天士力等。

此外,远大医药也通过收购多普泰医药科技、BlackSwan、天津田边和百济制药加速业务扩张。对于行业而言,并购重组有利于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加快推动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同时,国资委明确支持中央企业以上市公司为平台开展并购重组,体现了国家扶持医药头部企业快速成长的愿景。

石药集团全资子公司新诺威通过收购集团下属公司巨石生物转型为创新型企业,为其创新药业务提供更宽的融资渠道。与此类似,国药集团拟私有化中国中药以精简公司治理、优化组织布局,华润双鹤拟收购华润紫竹以持续扩展非输液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百强企业围绕战略需求,以企业风险投资(CVC)进行股权投资的模式也日趋活跃,一方面加强了企业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储备和早期布局,另一方面也充当了“耐心资本”的角色。国药集团、复星医药、广州医药等多家企业均已设立CVC。

随着Biotech企业估值回落,未来几年百强企业的并购重组或将迎来小高潮。此外,百强企业通过资产出售与置换、资产注入或设立合资企业、变更主营业务或委托管理等方式,解决集团外部竞争和内部同业竞争等问题。

整体来看,医药行业正从快速增长转向存量博弈,创新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