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效率提升3倍!成大研發AI護理師小幫手 實測護理師很稱讚
成大团队研发AI护理师小帮手,医院实测护理师都很称赞。记者周宗祯/摄影
护理师人力短缺、工时长负荷大。成大电机系名誉讲座教授王骏发领导的认知多媒体IC设计实验室以「智能科技(AloTBR)与 ChatGPT」开发具环境导览、配膳物流等功能医疗照护服务型机器人、适用电脑或手机药物辨识、与病患互动对话、非接触式生理量测等软体等护理师必备8大功能。在成大医院外科8A病房实测1年多,护理师每天这8项工作时间从原本100分钟减少至33分钟不等,效率提升3倍以上、满意度逾9成。
研发团队今天在校内发表「医疗照护服务型机器人及软体系统示范操作」,介绍结合人工智慧、互联网、大数据、机器人等智慧科技,新产品「要成为改善护理师超时工作的得力好帮手」。
校方表示,王骏发长期思考如何运用科技为人类创造幸福。多年来带领团队积极投入医疗服务型机器人及相关软体系统开发,期待护理人员工作能以专业照护为主,「场域实测获得护理师一致好评」。
团队盼机器人及软体系统能运用在更多医疗场域,代劳或分担低专业性事务,减轻护理师负荷。
医疗服务型机器人共有4大功能,分别是环境导览、例行事项提醒、卫教宣导、配膳物流。电脑或手机的软体为药物辨识、协助护理师巡房纪录、与病患互动式对话、非接触式生理量测等4项。机器人为市售产品,所有的软体系统王骏发教授团队设计开发。互动性、方便性、人性化操作是最大亮点。
王骏发指出,环境导览、例行事项提醒、卫教宣导、配膳物流,直接在机器人萤幕操作即可。音量大小、播放速度、机器人行走快慢、路线安排都可选择。考量到不同国籍病患需求,导览提供国、台、英、印尼、泰语、越语等6种语言。
而药物辨识,不论是锭剂或胶囊,手机或电脑系统拍照,约20秒后,萤幕即显现出药物学名。非接触生理量测,打开电脑系统介面,病患面对镜头,约 40秒即测到心跳、呼吸、血压、血氧、体温。与病患互动式对话,病患或家属开启手机软体、对着手机麦克风提问,5至10秒手机萤幕就出现回复文字,回答内容都来自卫福部、医疗体系的资料库。协助护理师巡房记录,开启手机软体后,医事人员语音输入内容,录音结束数秒后系统会自行转换完成,透过护理师确认无误后,即自动生成护理纪录。
8A病房曾凤美护理长对机器人及软体大赞「真是好帮手」。以环境导览来说,外科8A共25名护理师,平均分配临床业务,以白班为例,护理师每天可能要介绍3、4次,若不巧当天出入院病人流量大,其中多组都由同一位护理师负责,该名护理师可能一天要重复10多次环境导览介绍。卫教、例行事项提醒也很类似。这些较为机械性的工作若无人代劳,势必拖延护理师其他更重要的待办工作,一天的总工时就这么无奈地拖长,导致逾时。
曾凤美护理长对于药物辨识功能「也很有感」。因病人住院护理师必须知道日常服药情形,会请病人带来自备药,常是一颗颗裸锭。护理师须再连络相关药师辨识、工友传送及医师开立医嘱,过程冗长平均费时2、3个小时。但在AI药物辨识功能协助下,2、3秒就有答复,连剂量多寡也能判断。
团队对成大医院外科病房25位护理师问卷,98%护理师认为环境导览功能可有效减缓工作负担。90% 认为例行事项提醒可有效减缓工作负担。认为卫教影片、配膳物流可有效减缓工作负荷均92%。86%认同巡服纪录功能,78%同意药物辨识功能。所有填问卷者都同意「机器人与日常工作流程可以相互搭配」、「会继续使用服务型机器人」、「期待还能扩充其他功能」。
成大团队研发AI护理师小帮手,医院实测护理师都很称赞。记者周宗祯/摄影
成大团队研发AI护理师小帮手,医院实测护理师都很称赞。记者周宗祯/摄影
成大团队研发AI护理师小帮手,医院实测护理师都很称赞。记者周宗祯/摄影
成大团队研发AI护理师小帮手,医院实测护理师都很称赞。记者周宗祯/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