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狂悦》AI别想取代拉赫玛尼诺夫(周天玮)

拉赫玛尼诺夫。(取自维基)

永远令人激赏的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ff, 或译拉赫曼尼诺夫)在4月1日度过了他的150周年冥诞!我特别强调「他度过」,是因为他的伟大艺术贡献,一直活在世人心目当中,而且愈活愈起劲。多年来,流行文化总不忘借着他的光,后起的古典音乐作品也拚不过他,而且我敢打赌不只一杯咖啡!基于拉赫惊人的原创性以及丰沛的血肉张力和灵性内涵,AI也甭想取代。

拉赫玛尼诺夫是艺术大师、巨匠、灵魂的拯救者。他是20世纪最后一位难得、罕见而成就卓越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他是首屈一指的钢琴家,并且也是著名指挥家。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比他年长33岁,但是爱惜他,和他成为忘年的亦师亦友。

拉赫是俄罗斯人,莫斯科音乐学院出身的傲人成果,可在1917年共党革命岁月,拉赫既代表着旧社会背景,又生性诉求布尔乔亚情调,不得已而决定逃离家园。拉赫辗转坐着火车和雪橇,携眷奔向北欧,轻装低调到手边只有一只小皮箱,里面还塞满了作品手稿。当时,由于他在1901年就已经完成并成功演出了他的经典作品《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各地邀约不断,在自我放逐之前名声已经响遍欧美。

到了西方,继续做作曲家还是做演奏家?前者「坐家」发愁,后者则必须「离家」巡演。于是基于财务需要,在1920和1930年代,拉赫把新家先后安置在纽约和洛杉矶比佛利山,其中有15年没有写过一首曲子(真是难以想像),提着箱子,在全美各地演出。他的旅行钢琴演奏生涯,比起《幸福绿皮书》(Green Book)那部钢琴家电影故事的时代背景要提前大约30年。 1943年,拉赫癌症抱病而死,死前一个半月还奔波到田纳西大学现场演出。这位音乐天才几乎可以说是死在钢琴上。

在他过世前两个月,拉赫刚刚入籍成为美国公民。第一代移民在生活方式上泰半总是格格不入的,事实上拉赫主要是和俄罗斯移民圈来往,雇佣俄语仆役,过着俄式生活。比佛利山这座城市,坐落在洛杉矶的西边,1914年建市,拉赫迁入的时间,等于是建市不久,没有今天豪宅城市、首善之区那样的名声。当时的富裕人家大多住在比佛利以东的地区。

拉赫玛尼诺夫的特质似乎和钢琴家兼作曲家萧邦同样,比任何人更能够诉说任何一种形式的、包括你未曾触及的情感和艺术美感,并且能够说得淋漓尽致,令人赞叹。可拉赫的钢琴协奏曲,特别是《第三号》,明确超越萧邦。这首《第三号》难度极高,技巧挑战性极大,1909年写好,在纽约首演,他本人远渡重洋,亲自演奏。 1910年接着他又和指挥家(也是成就非凡的作曲家)马勒(G. Mahler)在纽约合作演出《第三号》,更大为叫好。 72年后,江山代有才人出,钢琴奇葩阿格里奇(M. Argerich)与指挥家夏伊(R. Chailly)合作,结果产出了《第三号》的经典CD,迄今傲视同侪。

回想我在读高中的时候,首次听到拉赫玛尼诺夫的名曲,是钢琴前奏曲作品23,第五号,当时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果终生喜爱此曲。这首作品,拉赫本人的演出极其精湛,很难得地流传下来了。当代杰出钢琴家索可洛夫(G. Sokolov) 的演奏,意念和表情幅度宽广而有深度,并优美倾诉与节奏感跳跃两者兼顾,与他钦佩的拉赫版本不相伯仲。

关于经典作品拉氏《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爱乐者都知道,著名好莱坞影片《7年之痒》戏剧性地加以采用,为影片增色。前奏钟声,一声声不可思议地撞击着剧情和观众的心跳。时间是1955年,拉赫已经过世12年。可好莱坞会选择采用,并不偶然。在生前做为钢琴独奏家,拉赫曾经现身说法这部作品多达145次,可见他和这首作品双双受到欢迎的程度一直有多么惊人。

2014年,爱乐者还又听到动人的拉赫《第二号交响曲》做为背景音乐,被采用在奥斯卡得奖名片《鸟人》(Birdman)。如泣如诉,扣人心弦。

拉赫生前演奏自己本人的钢琴作品《挽歌》(Elegy),也素来令我十分喜爱。今天纪念他的冥诞,自然更值得特别提到。此曲我非常欣赏国际乐坛当红钢琴家王羽佳(Y. Wang)的版本,在洛杉矶现场听过。但是必须说,我个人更多一分偏爱的、最欣赏的版本,还是拉赫本人的演奏。其区别,应该仅只在于时代诠释倾向。

以上种种,提供了许多宝石切面,说明着当今这几位音乐家个个成就不凡,可他们是如何与拉赫亲近和较量的。这让我们遥想拉赫生前做为一位艺术家和演奏家,绝对都首屈一指。

最后说到王羽佳这一位奇才,她对拉赫作品的钟情,从来明确到无以复加。我们看她怎么用心纪念拉赫150呢?

今年1月28日,王羽佳与涅杰-瑟贡(Y. Nézet-Séguin)执棒的费城交响乐团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合作,完成了一场马拉松式的拉赫玛尼诺夫全套钢琴协奏曲演出,包括一共4部钢琴协奏曲和《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一天演完,整整耗时4个小时。

这既是历史创举的现场,又是顶级演出,能不令人狂悦而如痴如醉!善哉,羽佳!

为此成就,乐团指挥家在舞台上屈膝拜服,《纽约时报》深度评论,大为赞扬。不仅如此,王羽佳还为每一首作品精心搭配了不同的礼服。一套套独具只眼,视觉奔放,风格浪漫。

享有着这一切历史成就和殊胜心法共襄盛举,拉赫玛尼诺夫的生日,的确过得鲜活有力。请告诉我,AI如何想像?又如何取而代之?

人类和AI,拉赫200见吧!(作者为美国法学博士、专栏作家、文化评论人)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