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航空燃料少又貴?航空新創業找解方

航空但业者坦言,永续航空燃料(SAF)初期又少又贵,价值链也未成熟。示意图/记者黄仲明摄影

扩大采用以生质原料为基础的永续航空燃料(SAF),被视为航空业减碳的关键,国内航空四雄都表示响应;但业者坦言,SAF初期又少又贵,价值链也未成熟,各界已从科学方法、创投基金、共同分摊成本等方式寻求解方。

永续浪潮来袭,对各大产业而言,节能减碳已成为年度最重要的关键字。依据联合国统计,航空业的二氧化碳产生量约占全球总量的2%到3%,以生质燃料为基础的永续航空燃料(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SAF)可由废食用油、木屑、垃圾等制成,估减少最高达80%的航空碳排,被视为航空业减碳最有效的解决之道。

华航、长荣航全球航网绵密,目前均已清楚规划SAF使用比例的进程。华航预估,2025年SAF的添加比例为2%,并依时程放大,2030年5%、2040年40%、2050年达到65%;长荣航空除了新机飞渡返台添加高比例的SAF之外,也规划从2025年的2%、2035年10%,到2050年完全达到净零碳排。

长程线较少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台湾虎航则表示,主动争取未来于新机交付飞渡过程中,添加SAF,后续也将配合国家政策与法规要求。

星宇航空新出炉的永续报告书中显示,依照空中巴士(Airbus)政策,新机交机飞渡航班会使用至少5%的SAF,中长期目标为2035年添加比例达5%。

尽管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近期宣告,2024年SAF全球产量估达150万吨,产量较2023年成长3倍,但相对于2024年全球航空燃油市场需求来看,这仅占0.53%而已。

航空业者对中央社记者表示,虽然业界积极响应采用SAF,但SAF被公认有「又少又贵」两大挑战。产量稀少来自目前原料短缺,无法从有机物质中生产足够生质燃料;另因相关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生产成本昂贵,比传统航空燃油高出3至5倍。

除此之外,业者透露,SAF还有生产、储存等基础设施限制,且缺乏公定的生产标准及相关配套措施。换言之,「SAF价值链尚未成熟,供需之间也需要有更稳定的媒合关系」。

他认为,台湾目前没有投入开发SAF的策略,未来国内航空业者势必只能飞到其他国家去购买SAF并添加,除了成本增加,碳足迹拉长,自然也会减少节能减碳效益。

为此,各国与相关单位积极寻找解方,除了仰赖科学方面的进展,例如部分新创公司正考虑用酒精、木材生质能、垃圾及空气中的碳等新技术制造燃料,近期也传出澳洲科学家从垃圾掩埋气找到关键技术。

在鼓励生产的部分,美国联合航空公司(UnitedAirlines )2023年初就投资1亿美元,成立永续飞行基金。不到一年,新增多家新的企业伙伴,该基金已翻倍增加达到2亿美元,用来支持增加SAF原料供应和技术开发。

在成本分摊上面,除了航空业者,上下游业者与消费者也难置身事外。例如德国汉莎航空集团(Lufthansa)已是全球5大SAF客户之一;国内山富旅游、凤凰旅游都与德国汉莎航空集团完成SAF燃油合作采购,不只共同分摊SAF成本,也为ESG节能减碳尽一分心力。

而脚步积极的新加坡也宣布,从2026年起,要求所有从新加坡起飞的航班使用SAF;但为抵销部分费用,新加坡将根据旅行距离和舱等收取不同税金,估计从2026年开始,从新加坡直飞伦敦的经济舱机票可能上涨12美元,约新台币377元。

IATA也指出,目前约140家能源厂商宣布将投入制造SAF,并将于2030年开始供应市场,如顺利投产,届时全球产量将来到5100万吨;但IATA也认为,各国政府需要具体的实施政策,确保航空公司能够真正购买得到所需要的SAF用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