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健康論壇/醫療投資不足 台灣第一是假象?
2024永续健康未来医疗趋势论坛下午展开,天晟医院院长郑贵麟(左起)、高雄市立小港医院院长郭昭宏、长庚医疗财团法人决策委员会主任委员程文俊、台湾医务管理学会理事长洪子仁、台湾医事法律学会理事长张朝凯进行对谈。记者曾原信/摄影
面对护理人力缺工危机,卫福部提出加薪方案,目前有暂时止的迹象;但长期的健康投资不足,台湾在各项健康指数已落后邻近日韩。台湾医务管理学会理事长、新光医院副院长洪子仁提出数据指出,外界以为台湾医疗是全球第一好,实际上,我们在急症照护及慢性病照护,平均余命、新生儿死率、孕产妇死亡率及癌症病人存活率上都不如日韩,政府要有认知「健康是一种投资,不是成本」,须要有更多资源投入,才能因应未来高龄化社会。
由高雄医学大学、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中华民国高雄医学大学校友总会、天晟医院主办与社团法人台湾医务管理学会、台湾医事法律学会与联合报健康事业部所协办的「2024永续健康未来医疗趋势论坛」11日在台北登场,论坛中针对「友善医疗环境」进行讨论,与会者纷纷提出对友善医疗环境的期待与展望。
护理人员的不足,已成为医界最大的危机。高雄市立小港医院院长郭昭宏指出,新冠疫情过后,世界各地都出现医事人员离职潮,薪资架构、劳动条件与弹性工时、 兼职等就业策略备受重视,三班护病比在3月正式上路,但人力不足,实难达标,每年虽有4500至5000名护理师投入,却也同时有10年以上资历的护理师离开职场,这些有经验的护理人力流失,会导致临床护理师心理压力增加,更可能面临关床危机。
郭昭宏指出,造成人力流动的四大因素为薪资、工作价值、社会地位和生活平衡,加上医院有评鉴、轮调、自我进修等要求,反观其余场域如长照机构、捐血中心、护理之家等,薪资不见得较低,但压力却明显减少,都造成护理员不愿留在临床端。
长庚医疗财团法人决策委员会主任委员程文俊指出,今年4月护理人数跟去年底人数,大约少了600多位护理人员,医院端少的人数比诊所更多,这与压力职场环境都有关,长庚在医护人力缺工的部份相对好一些,每年会帮员工加薪3%到4%,提拨47亿的年终奖金,待遇的保障也让员工离职率较低。
台湾医务管理学会理事长、新光医院副院长洪子仁认为,人员流失以及急诊和开刀等候时间拉长等,和医疗投资不足有关,「医疗永续是投资不是成本」,要建构完整公卫体系,政府的投入应增加,针对健保总额应朝向「支出目标制」,保障一点一元,超过的打折给付,并由国家公务预算补足,不会这么增加保费。
洪子仁强调,支出是投资不是成本,今年正是改变元年,透过加薪等方式,护理人员离开的现象已有止血,以新光医院为例,下半年预计有逾90位护理师报导,喊话应在这个时间对医护加码投资,未来才有更好医疗健康照护。
实际上健康投资不足,直接影响到照护品质,外界认为台湾第一很多都是迷失。洪子仁指出,依卫福部公布2021年死因统计,台湾恶性肿瘤标准化死亡率从2011年至2019年下降8.2%,但韩国降幅达20.4%;心脏病标准化死亡率台湾下降9%、韩国降16.3%;脑血管疾病标准化死亡率,台湾下降14.9%、韩国降40.1%,短短8年,韩国健康指标表现亮眼,大幅超前台湾。
洪子仁表示,采用平均余命、新生儿死亡率、可避免死亡、癌症存活率或是住院后死亡率(AMI)进行跨国比较分析,台湾均落后于高所得已开发国家,以及日、韩、新加坡等亚洲主要竞争国家,而慢性病的照护,也是台湾有待改善及精进的重点。
医疗保健支出与国民健康指标没有因果关系,但具相关性,洪子仁提醒,在同样保险制度下的国家或地区医疗支出占GDP愈高,健康指标愈好,透过国际间健康数据比较,台湾明显与先进国家间差距拉大,「健康台湾」不是口号,而是行动方案,找出台湾健康投资不足的脆弱点,像是癌症及慢性病照护等提高医疗支出才能够让民众更健康。
在等待政策投入更多健康资源的同时,医院也开始利AI智慧医疗来打造成更好的环境,天晟医院院长郑贵麟说,天成医疗体系将有3家医院,透过资讯整合,可以让医师跨院区查房,还有用药的防呆机制,当病人跨别看诊时,能协助警示重复用药,保障病人用药安全。
另外,科技也是医师诊疗上的好帮手,郑贵麟表示,以低剂量电脑断层(LDCT)检测,AI协助判读部分,有助计算钙化指数、清楚告知可能的病兆,更能免于医疗纠纷的争议,而AI也须要用在病人端,以桃园市政府扩大肺癌筛检为例,筛检者利用APP就能知道自己是否为筛检对象,医院只要扫QR-CODE就能立刻安排筛检,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浪费,8个月做了千例,找出更多的早期患者。
不过,AI并非完全没有缺点,郑贵麟提醒,一个AI版本会受到限制,应该要同时有好几种AI技术一起工作,需要整合机制,「AI很棒,但不能完全取代」,尤其是医疗方面的应用,因为可能会有误,需要多一点的整合才能减低误差。
友善的医疗环境,还可以减少医疗纠纷,台湾医事法律学会理事长张朝凯指出,日前通过「医疗事故预防及争议处理法」简称「医预法」,就是要「营造友善的对话平台,降低双方的伤害希望能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的诉讼。」
曾担任调解委员的张朝凯指出,调解成功率虽然只有3成,但重点是能预先有个善意的调解平台,能减低相关的医疗纠纷提告诉讼部份,医预法立意良好。
2024永续健康未来医疗趋势论坛下午展开,台湾医事法律学会理事长张朝凯进行开场。记者曾原信/摄影
2024永续健康未来医疗趋势论坛下午展开,高雄市立小港医院院长郭昭宏进行专题演讲。记者曾原信/摄影
2024永续健康未来医疗趋势论坛下午展开,长庚医疗财团法人决策委员会主任委员程文俊进行对谈。记者曾原信/摄影
2024永续健康未来医疗趋势论坛下午展开,天晟医院院长郑贵麟进行专题演讲。记者曾原信/摄影
2024永续健康未来医疗趋势论坛下午展开,台湾医务管理学会理事长洪子仁进行专题演讲。记者曾原信/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