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民有家还睡街头? 精神医师与社工携手惊曝「这原因」

老妇的生活也相对规律,白日多推着家当四处游走,晚上累了就在角落里吃着善心人士发的便当。(图/本刊摄影组)

台北车站一名70多岁的A姓妇人,平日依靠乞讨维生,看似与一般游民并无不同,却意外发现她名下有房,地点甚至位在中山区。不过本刊记者实际走访,发现妇人尽管在中山区有房,平时却以北车为家,从来不曾回去中山区的房子,该间房屋甚至经警方访查后,被认定是无人居住的空屋,周边邻居更是从来没见过妇人。

对于妇人宁可以天地为家,却也不愿意回家,精神科医师杨聪财指出,造成这些游民有家也不愿意回的原因有千百种,其中不乏因家庭问题或因个人问题、不被家人理解进而形成冲突、不愿与家人互动而选择离家,又或是因经济问题等,无力找到避风处最终沦落街头,但这其中也有不少人因为寻求独立或有「冒险精神」而选择餐风露宿。

杨聪财也分享他曾碰过的个案,他曾收治过一名66岁的陈姓男街友,陈男在一次家庭破裂后便失去了稳定的住所,并丧失社会网络与家庭的支持,加上经济来源不稳定,长期的街头生活让他罹患忧郁症与焦虑症。

陈男明显对生活失去兴趣、自我价值感降低,长期的孤独与独处更让他感到恐慌与无助,而面对经济来源不稳定、与随时可能产生突发状况的街头,陈男也明显受到焦虑症影响,进而影响睡眠,形成药物与酒精滥用,这不仅影响到陈男的身体健康,更影响其心理健康,从而加重其困境。另外,由于长期的孤独使他难以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也进而无法取得工作,使得他进入恶性循环的回圈,始终无法脱身。

老妇对于自己为何会出现在此不愿多谈,只说自己年轻时做工维生,没有读太多书,「没有用啦」。(图/本刊摄影组)

杨聪财指出,对于陈男来说,其迫切需要综合医疗与心理健康支援,除基本的医疗检查外,陈男也须进行心理辅导与物质滥用治疗,借此使其脱离恶性循环的回圈,同时也需依赖社会支援与定期追踪,才能使他走回正途。

不过,对于社工来说,光是劝说街友们接受收容就是一大难题,不少人因为在外面自由惯了,面对进入收容所后外出需要报备、有门禁等限制相当不习惯,对不少街友来说,进入收容所和当兵几乎没有两样;而最让社工感到无力的地方是,就算好不容易辅导他们就业、租屋,有些个案可能会因各种原因失业,失去经济来源后积欠房租,再次沦落街头。社工也坦言,社会支持固然重要,但更需要他们愿意被拉一把。

精神科医师杨聪财也提醒,成为街友的原因有千百种,导致他们宁可以天地为家,也不愿回家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决定,以及提供支持和帮助可能是有益的。如果民众真的关心某些人、为何要选择游民生活,建议与他们建立沟通管道,并尝试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才能提供最适合他们的解方,使其脱离恶性循环的回圈。

本刊记者直击,一名全身穿着潮牌的男子向老妇攀谈不短时间,过程中更「展示」其身上的金项链,疑似为诈团游说她交证件。(图/本刊摄影组)

更多 CTWANT 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