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经营者》,要有十大能力
组织管理
前几天,收到了机工出版社邮寄的宋志平老师新书《有效的经营者》,立刻被腰封上的几行字给吸引住了:“经营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是正确地做事;不是管理不重要,而是经营更重要;从卓越的管理者到有效的经营者”。
接下来,我大概花了半天左右的时间认真读完,合上书仔细思考,感受到腰封上的这几句话高度体现了本书的核心思想。
宋志平老师一直是我非常敬重和钦佩的企业家、思想家。他从企业的最基层做起,一路做到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掌舵人。
尽管他从企业领导位置上退休了,他还担任着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等重要的社会职务,继续发挥他的能量,以帮助更多的企业。
一、《有效的经营者》,三大重点
第一部分:从管理到经营
这一部分介绍了经营是做正确的事,要在不确定环境下做出正确的选择,目标是提高效益(可用英文单词efficiency表示);
而管理是正确地做事,处理好人、机、物、料的关系,目标是提高效率(可用英文单词effectiveness表示),这也是本书的核心思想。
这部分内容还强调了企业领导者的工作重心应从管理转向经营,但这并不是否定了管理的重要性,而是强调经营更为重要。领导者可以把管理任务下放给下属,自己重点关注战略、方向和决策等工作。
另外,管理的边际效用递减,经营的边际效用递增,也是本章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
第二部分:有效经营者的五项任务
任务1:正确选择。经营者要能正确地选择企业的战略、业务和人(尤其是一把手)。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说过,战略即选择。战略的选择关乎企业的存亡,宋老师在书中指出,企业领导者要关注公司层面的五大战略,包括目标战略、发展战略、创新战略、竞争战略和人才战略。
书中给出了选择业务的几个原则,排第一的原则就是专业化。宋老师认为专业化是企业立身之本,这个原则在他的多本著作中都有体现,他经营的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前者只做建材,后者只做医药,一直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体现了他是一个高度的专业主义者。
在选人用人逻辑方面,宋老师认为做企业应先人后事,而不是先事后人,也就是先选好人,再选业务。在选人方面,书中有一条重用“痴迷者”。
他对痴迷者的解释为:能够一心一意做企业、做事情,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人。仔细想想非常有道理,具有“痴迷者”特质的人基本干啥能成啥,做企业的成功概率也要比其他人高。
任务2:有效创新。
有效的经营者必须是个创新者,书中提到了有效经营者在创新过程中需要秉持一定的原则、方法,并尽可能地规避和防范风险。
这些创新的原则包括创新要有效益、创新要有目的、创新要有组织、创新要有基础和管理、创新要把握机遇等。此外,书中还提到了科学、技术、创新与高校、企业等组织之间的关系,宋老师的这些观点之前我在其他媒体上也看到过,深表赞同。
我认为,科学的任务是探索和发现,短期内很难有经济价值。对于绝大部分企业来说,从事基础科学的研究是不经济的事情,这些基础研究应交给由政府经费支持的高校、研究所等机构进行。企业应重点关注技术、工程方面的发明和创新,对于企业来说,这些工作才是有效的创新。
此外,书中还提到,创新文化的培育对于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到宏观层面的国家创新,小到微观层面的企业创新,都离不开活跃、开放和包容的文化。
任务3:资源整合。
做大企业不能单靠自我资源的原始创造和积累,还需要做好资源的整合。作者认为有效的经营者要擅长整合资源,在进行联合重组时还要做好五大整合,分别是:机构整合、业务整合、市场整合、管理整合和文化整合。只有这五大整合做好了,企业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协同效应。
宋志平老师在主导中国建材的整合时就是遵守了上述原则和方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重组了近千家水泥企业,成了全球水泥大王,推动了我国水泥行业的集中度从12%提升到70%以上,并把普遍亏损的企业扭亏为盈。这个成功实践写成了哈佛商学院案例,并把这种联合重组的方式称为中国式成长。
任务4:创造价值。
企业经营既要创造利润,也要创造价值。有效的经营者不光重视前者,更重视资本市场的价值。那么,有效的经营者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呢?
书中提到,要创造价值,首先要创造利润,这主要由产品来决定。除此之外,深耕细分领域、品牌建设等也是创造价值非常重要的战略和策略。
书中列举了很多企业多元化没有为企业带来价值反而带来失败的案例,比如沃尔沃拓展航空发动机业务,不但新业务没有做好反而导致汽车业务严重萎缩,从而被吉利收购。
福耀玻璃曾经也涉足过超市、加油站、房地产等多元化业务,导致企业失去竞争力,后来曹德旺把其他不相关的业务都砍掉,只做汽车玻璃这个主业,成就了福耀玻璃今天的行业地位。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凝聚了企业经营管理和文化精神的全部,对于创造价值至关重要。
安踏从一个代工做鞋的小作坊,到陆续收购斐乐、始祖鸟等全球知名品牌并打造自主品牌,2022年安踏在大中华区的销售额超过了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巨头,这与安踏对品牌的经营密不可分。
另外,资本的运营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例如早些年特斯拉还没有赚到钱,但市值却高达数千亿美元,这是典型的资本为企业创造了价值。
任务5:共享机制。
有效的经营者要从以前的激励机制上升到现在的共享机制,积极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企业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股东挣钱,是一种短期行为。做企业要以人为中心,应该是让社会更加美好。
由激励机制到共享机制,字面上看起来差别不大,可实际上经营者要从前者进化到后者并不容易,它需要经营者有高尚的情怀和觉醒的意识。
除了以上五项任务之外,本书还提出了有效经营者应该具备的十大能力,这些能力包括:
这十大能力要求,包含在本书的各个章节中。比如能力一中的领导者应把重点精力放在经营层面,而把管理任务下移给部下。
第三部分:回归常理做企业
“做企业要尊重常识”,我在多个地方看到宋志平老师讲过类似意思的话。本书的最后一章,宋老师再次强调了常识和常理的重要性。
做企业的原则和原理也就是做企业的常理,它不会因为诸多不确定性而改变,是一种底层逻辑。他结合自己做企业40年的实战经验,总结了16条做企业的常理:
企业的四大主义,即务实主义、专业主义、长期主义、人本主义;
四大核心,即核心业务、核心专长、核心市场、核心客户;
四支队伍,即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干部队伍、具有科学家精神的技术队伍、具有“四千精神”的营销队伍,以及具有工匠精神的员工队伍;
防范四大风险,即周期性风险、决策风险、资金链风险以及大企业病风险。
以上是本书的核心内容,概括起来就是“5项任务、10大能力、16条常理”,逻辑条理清晰,框架合理。
二、《有效的经营者》的2大启示
《有效的经营者》虽然写的是企业经营,它无疑对于已是经营者或想成为经营者的人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但是,企业的经营者或管理者毕竟只是少数。我认为,本书同样对于经营个人的人生、事业也有参考价值,这样就有更多的人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1.企业经营层面的启示
本书厘清了经营和管理的区别,重点强调了如果要成为一个有效的经营者,他的重点任务应关注企业的经营而不是管理。
如果说经营者应重点关注经营而不是管理是讲道理的话,那么本书的绝大部分内容讲的是一个经营者或管理者应该怎么做才能成为有效的经营者,更像是一本具有实操性的工具书,是可以放在床头常读常新的参考书。
本书是宋老师在大型央企做领导数十年实践的总结。读懂了这本书,就读懂了宋老师毕生的经营理念和思想。中国建材、国药集团这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宋老师执掌期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证明了宋老师提出的这些方法、理念和常理的有效性。
2.个人发展层面的启示
本书很多内容只适用于企业,但也有一些内容既可供企业借鉴,也可供个人参考。
例如,宋老师一直说自己是个专业主义者,是指他做企业喜欢专注、聚焦在某个领域而不盲目多元化,而这点对于个人的事业发展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一生能精通某个领域已是不易。如果一个人在事业发展过程中,朝秦暮楚,频频转型甚至转行,更换赛道,看起来好像很时髦,但最终很难有核心竞争力。
回头看自己20多年的职业生涯,尽管换过一些单位,也做过不少岗位,但始终专注在研发创新领域,才有了今天的一点小成。
再如书中讲到四大主义中的长期主义。做企业要坚持长期主义,个人的发展也需要坚持长期主义。
我们常说的“一万小时定律”,是指一个人要熟悉某个专业领域至少需要一万小时的训练,指的就是长期主义。
而如果要成为某个领域的顶级专家,一万小时远远不够。在我们研发管理咨询这个领域,没有20年以上的功力,很难成为真正的专家。
还有书中打造核心专长的内容,也非常适用于个人。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讲的就是个人如果有专长,这种核心竞争力将会使得个人如鱼得水,发展会更加顺利。
当然,我们也要清楚,在今天高度内卷的环境下,个人的“一招鲜”很容易过时,因此需要我们持续地学习和训练,形成动态的核心专长。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好文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