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建筑讲座 古迹活化超时空

远东建筑讲座,知名学者专家李干朗(左起)、周宗贤、李清志、林嘉澍畅谈与古迹的时空对话。(远东建筑奖提供)

台北刑务所官舍改建后成为餐厅、咖啡、文创空间,近日成为网红打卡新地标,但也引起争议,因为台湾文化协会创办人蒋渭水等先贤都曾在此受刑,如今民众却在此吃喝玩乐,是否对历史与先人不敬?2022远东建筑讲座上,古迹修护研究者李干朗等名家,针对古迹再利用议题,各抒己见。

古迹再利用在台湾虽已推动多年,但往往被质疑空间翻修活化的方式经常就是变成餐厅或咖啡厅。李干朗指出:「建筑物盖的时候的功能,经过漫长岁月确实会有所不同。」

他也指出如皇宫多半会变成博物馆,而坟墓、金字塔自然不会变身咖啡厅,仍要依据适宜性分析评估,「用到什么程度」才是既保留历史价值与记忆,又和当代一般大众的生活结合,仍有赖于对建筑投入感情,和建筑的对话才会更多一点。

淡江大学荣誉教授周宗贤认为,以古厝而言,传了几代下来,所有权人可能已是上百人,维护与再利用时要尊重不同的声音与做法确实不易,但他指出:「再利用有时候也可以是无形的,以大龙峒保安宫为例,最知名的『对场』让今人对匠师有更深的敬意」,他认为今日对保安宫再利用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分享其建筑工艺之美。

实践大学建筑系教授李清志直言,台湾一些老建筑修复后要做什么使用,常陷入困局,「若不再利用的话,就会跟我们的时空断裂,觉得不属于我们正常生活里的一部分而产生距离感。事实上老建筑可以跟我们现在的时空并存,甚至我们可以在里面生活。」

李清志以威尼斯的海关大楼改造为美术馆为例,由日本知名建筑师安藤忠雄设计,外表完全保留原貌,但内部几乎完全改造过,「在台湾这几百年的古迹建筑,一定是奉为神明一样不能动,可是在欧洲这种几百年的建筑可以在里面做那么大的改造!」

他认为保存古迹不只是把建筑保留下来,更重要是让老建筑能活在当代,包括纽约近年很知名的「高架公园」,两旁的砖造仓库,连一些米其林餐厅或名牌都进驻。

台湾文史古迹导览讲师,也是「台湾古迹仙」林衡道的外孙,长年在欧洲导游的林嘉澍认为,古迹再利用的宗旨应是:「让建筑物继续讲故事而不会遗失它的本质」。

他说,例如台北孔庙常办寻宝趣等活动让人亲近,也重新认识这座古迹;又如德国东部小镇格拉苏蒂以钟表闻名,「钟表厂就是个城堡,现在到那里是让每个进去城堡的游客,都在里面把一个个零件拼起来,做完之后每个人都发现应该买一支。」既让游客走进古迹,也读到品牌的精神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