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中心母婴感染事件为何频发?

日前,一则令人揪心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辽宁沈阳鑫享悦时光母婴护理中心多名婴儿因感染病毒性肺炎入院,其中部分重症患儿使用呼吸机抢救。此类问题频被曝光,暴露出哪些问题?笔者走访发现,不少月子中心会将新生儿安置在一间育婴室内,一旦有人感染病毒,很容易导致集体感染。

业内人士认为,月子中心涉及消防、住宿、餐饮、卫生、康复、生活料理等多方面,行业存在“监管盲点”,新冠肺炎疫情下需要更多重视。

●南方日报记者 朱晓枫 李劼 实习生 洪博 通讯员 张灿城

三大隐患要重视

同处一室,易导致交叉感染。不少月子中心会将宝宝们安置在一间育婴室内,由工作人员进行集中照顾。一旦有宝宝感染病毒,就很容易导致集体感染。

通风不良,呼吸道疾病风险高。广州温度较高,不少月子中心会定期通风透气。但在冬天的北方室内,通风问题相对比较突出。对于肺炎这类呼吸道疾病,在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室内,感染风险非常高。

界限不明,医疗服务资质缺乏。月子中心并不是医疗机构,但从实际操作上来看,有不少“越界”医疗行为。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李瑞满表示,临床上曾经遇到月子中心给产妇腹部创口照灯,因为温度过高把孕妇肚皮烫伤起泡甚至脂肪液化,使产妇不得不到医院诊治的案例。还有的月子中心进行新生儿照灯、产妇骨盆治疗,这都需要专业医生指导进行,否则健康风险极大。李瑞满认为,应该对月子中心提供的服务进行明确的界定,特别是涉及医疗服务的内容,不能越界开展医疗行为。

卫生和日常运营谁来管?

“预防感染是月子中心第一大要务。”国家母婴护理产业联盟广东分盟秘书长邱隽熹表示,肺炎、结膜炎、小儿腹泻、脓疱疹等都是新生儿容易出现的疾病,不仅危害宝宝身体健康,还能快速传染其他宝宝变成所内感染。

谁来监督月子中心的卫生和日常运营?有业内人士透露,月子中心按规定不能有医疗行为,因此不属于医疗行业,卫健部门对其没有管理权限。而市场监管机构在发放执照之后,往往很难有效跟进对机构经营过程进行监管,存在“监管盲点”。

业内从业人员李华(化名)表示,行业在国内还属于新型行业,一直未确定国家层面的主管部门,且涉及消防、住宿、餐饮、卫生、康复、生活料理等多方面,行业存在一定乱象。目前月子中心和普通商业机构一样,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即可营业。

新冠肺炎疫情下,月子中心的监督和管理需要更多重视。1月26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挂网《广东省月子服务机构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引(第二版)》,其中明确母婴服务类机构要继续落实高于社会面的管控措施,各月子服务机构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主管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属地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提供技术指导。

此前,笔者曾实地探访广州某月子中心,外来人员探访需要登记姓名和联系方式,进门需要出示健康码和体温检测。进入房间前,还需要进行一次手消毒。

指引对月子中心防疫工作有了更严格的规范。各机构要采取预约等方式限制访视人员数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访视和陪护。原则上相对固定1名陪护人员,陪护人员和服务对象(产妇)需凭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入住。此外,指引还建议工作人员春节期间尽量留粤过节,倡导“非必要,不返乡”。返乡员工回程后需自我隔离14天且核酸检测为阴性,方可返回工作岗位。

建议设立行业规范

2017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母婴保健服务场所通用要求》,月子中心行业“国标”正式出炉。

全国保健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刘玲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这项标准规范的对象是为顾客提供非医疗性服务的母婴保健服务机构及其经营场所。非医疗性是指标准涉及的母婴保健服务不应涉及医疗服务,不得开具药品处方,不得从事医疗和药品、医疗器械销售等活动,宣传治疗作用等。

业内人士林明(化名)建议,可以由政府牵头、卫生等相关部门参与推动对月子中心等母婴照料机构行业进行规范,引导行业协会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和广泛推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等方式开展行业自律,规范行业服务行为。

“对于月子中心的从业人员,也要加大培训力度。”邱隽熹建议,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岗位培训,严格执行考核标准,加强月子中心感染预防的管理意识,强化护理人员和育婴师标准防护的意识,建立健全月子中心感染感控管理制度。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培训,从业人员对于产妇及新生儿常见疾病要能够作出准确判断,及时送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