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66亿补贴,修铁路专线!为了比亚迪,西安有多拼

文丨西部菌

凭一己之力将西安推上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宝座的比亚迪,正在等待一笔高达66.66亿元的补助资金。

近日,西安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的一则公示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则公告的内容,为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申请对2020-2022年度满足申报要求的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进行清算。

该补助涉及的车辆为806791辆,金额共计666606.2326万元。如果顺利通过公示,则意味着比亚迪将获得超过60亿的进账。

过去十多年,政府补贴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此次比亚迪申请补助清算,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由于涉及金额较高,一时间引发了很多讨论。

甚至,据传有自称比亚迪车主和西安热心市民表达了不同意见。

但无论这笔补助最终是否能够顺利给到比亚迪,这则公示都让外界看到了西安对比亚迪的付出。

01

2022年,西安以101.52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一举超过上海,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而这其中,比亚迪贡献的产量达到99.5万辆,占比97.9%(登顶全国第一!这座万亿大城,被比亚迪带着狂飙)。

可以说,没有比亚迪,就不可能有西安今天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异军突起。

甚至,比亚迪之于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可能在国内找不出第二个品牌和城市。它比之特斯拉之于上海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事实上,比亚迪方面公开表示:西安已成为比亚迪除总部深圳以外,布局最全、业务合作最广的城市。去年,西安产量占比亚迪全国总产量的近三分之一。

比亚迪与西安,确实渊源很深。也可以说,西安是比亚迪的福地和“汽车梦”开始的地方。

2003年,原本靠卖电池起家的比亚迪,通过收购西安秦川汽车厂,拿下汽车生产牌照,才正式切入汽车制造赛道。

此后,比亚迪在西安不断扩大投资,相继布局了乘用车、商用车、电子、汽车金融、轨道交通和动力电池等全产业链业务。

但是,比亚迪在西安的真正“爆发”,还是在最近几年的新能源汽车风口到来之后。尤其是去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能的快速上升,西安与比亚迪的深度“绑定”,才被更多人看到。

当然,为西安贡献年产百万辆汽车,可能只是一个抽象的数字。背后更具体的投资、就业数据,可能会让普通市民有更切身的体会。

据公开报道,截至2021年10月,比亚迪在陕西已累计投资31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841亿元,上缴税金131亿元,解决就业超6万人。

这样的综合贡献,确实不是一般企业能够完成的。

说句题外话。在过去二十来年里,全国范围内汽车牌照的“交易”其实并不少。但是,卖掉汽车牌照后,依然能够带动本地汽车产业发展的,并不多见。

甚至,不少地方的汽车牌照出售就是一锤子买卖,并没有给本地带来任何后续的长期收益。

不夸张地说,秦川汽车的生产牌照卖给比亚迪,可能是最具“含金量”的一次汽车牌照“交易”了。

不止是西安,目前比亚迪在陕西的业务版图还扩大到宝鸡。去年11月,宝鸡方面就与比亚迪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比亚迪将在宝鸡市扶风县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基地,一期建设整车线束、减震器、天窗、座椅面套、动力电池相关部件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线。

当然,比亚迪持续加码陕西,背后与当时的牌照“交易”协议有关,也应该与陕西的汽车产业链基础及科研、人才优势有很大关系。这也是很多其他城市所难比拟的。

02

回到这次补贴的话题。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比亚迪毫无疑问是国内拿到补贴金额最多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但是,一次性高达66亿的金额,还是比较罕见。

不过,如果仔细拆解下来,或许会有不同的理解。比如,这是2020-2022年三年时间的总补贴金额,平均到每年,大概就是20多亿。

此外,这与比亚迪过去三年在西安的产能爆发有直接关系。

除了补贴,西安对于比亚迪的支持也可以用不遗余力来形容。

近年来,《西安市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西安市汽车产业链发展推进方案》《关于推进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西安市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提升方案》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

作为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绝对的顶梁柱,比亚迪自是这些支持政策最大的受益者。

此外,202年,比亚迪总裁王传福还获得西安市“市长特别奖”。

最近,又有一个关于比亚迪的大利好在西安传出。

根据网友曝光的西安草堂工业区铁路货运专用线线路方案示意图,该铁路货运专线将引入比亚迪四期厂区西侧设草堂站及货场,主要承担草堂工业区整车、零配件及高新产业园相关企业产成品的运输任务,借此可更方便通过中欧班列出口至中亚国家。

该项目投资估算总额为26.23亿元,计划2023年6月底开工,2025年12月底正式开通运营。由于直接利好比亚迪,该线路因此也被称为“比亚迪专线”。

在国内自主品牌车企中,比亚迪的出口表现并不算突出 。这方面,比亚迪注定还需要重点发力。这条专线的修建,对比亚迪而言也算是一种有针对性的硬件支持。

03

对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是地方政府打造健康的营商环境该做的事。但在现实背景下,更是因为现在的招商引资确实太卷了。

尤其对于大项目和关键企业,几乎每座城市都是“虎视眈眈”。

因为风口上的龙头企业实在太重要了,几乎能够决定一座城市的命运。

新世纪以来,科技领域大致经历了电子信息、移动消费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几个产业周期。

其中,英特尔之于成都 ,三星之于西安,阿里之于杭州,京东方之于合肥,富士康之于郑州,再到今天的比亚迪之于西安,都可以说是有代表性的案例。

它们都反映出,关键大项目、大企业对一座城市的巨大影响。

当前,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之外,我们似乎又进入到一个新的产业周期转换期,到底谁能够抓住风口,成为新的赢家?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

要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在上述的新兴支柱产业中,哪些地方能够走在前列,成为引领者,或许就能够站上新风口,获得新的改变城运的机遇。

这也是未来区域和城市竞争最大的变量之一。

最近,就有几个动向值得注意。

一是,上海、成都、长沙、杭州、西安等多地都公开提出设立产业发展基金。

二是,重庆提出要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其中,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将万亿产业从过去的两个(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升级为三个,新增了先进材料。

不得不说,产业竞争、招商引资比拼,将会越来越激烈。西安之后,谁能够借势新风口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