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森林中遇到「熊或陌生男人」二選一? 女性回答一面倒揭露兩性困境
森林示意图。图/ingimage
文/蔡𬍛萱
如果独自一人在森林中,你会选择遇到一只熊还是一名陌生男子呢?这个话题近期在社群上引发大量讨论,不少女性以及有女儿的男性都选择了「熊」,因而让许多性别议题浮上台面,跟着《网路温度计DailyView》一起来看看「熊或男人」选择题揭露出的问题吧!
在森林中会选择遇到熊或男人?二选一问题引发讨论
透过《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系统可以发现,「熊或男人」的相关讨论在近一周引发热烈讨论,从4月底开始网路声量一路攀升,并在5日达到高峰,当日声量有1903笔,近一周的总声量则有4060笔。「熊或男人」的选择题之所以会在短时间内引发大量讨论,其实和背后衍生出的性别议题有关。
image source: 《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系统
「熊或男人」的讨论最初来自于美国,「bear or man」的问答被制作成短影片在社群上流传。问题设定的情境为,倘若独自一人走在森林里,你会选择遇见一只熊,或是遇见一名陌生男人?不少男性认为熊是危险的野生动物,觉得大多数人的答案应该都是「陌生男人」,不过事实上许多女性和有女儿的男性却都选择了「熊」。
为什么宁愿选择熊?「死在男人手上会被揣测」
熊是具有攻击性的动物,不过许多女性遇到这个问题时,比起「陌生男人」却还是宁愿选择熊。理由是熊虽然危险,但至少可以知晓其意图及习性,而陌生男性则完全是未知的,无法从其外表推断接下来的行动,甚至还有可能会被对方装出来的善意欺骗。
image source:示意图/Pexels
除此之外,也有人表示「如果被熊攻击并逃出森林,大家都会相信我并且同情我;但如果被一个男人攻击,就必须花一辈子才能让大家相信我并且同情我」、「死在熊的手上会被同情,死在男人手上会被揣测,如果都是要死我希望死得干净」,有女儿的男性在面对这个问题时,也比较希望女儿遇到熊而非男人。
「熊或男人」揭露的女性困境:受侵犯后的二次伤害
这样的现象其实揭露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困境,多数男性面对这个问题只会思考「能不能活下来」,而女性想到的却不只有生死问题,从小到大的生命经历让她们除了生死之外还需要担心是否会被侵犯、幸存下来后社会的目光,以及自己是否符合社会期待的「完美受害人」形象。
虽然「熊或男人」只是假设性问题,不过女性们的答案其实正反映出社会现状,「陌生男人」之所以更让人害怕有太多理由,在这个社会中,遭到性骚扰时会被质疑「为什么要穿得那么暴露」、拒绝他人的告白或搭讪可能会被攻击、被性侵得逞时会被问「为什么不反抗」;此外,光是要让大家相信自己被骚扰、被侵犯,就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和力气,过程中还会不断受到二次伤害。
image source:示意图/ChatGPT
从去年台湾的MeToo事件也可以看出,许多女性在受到骚扰或侵犯的当下根本不敢说出来,因为背后所需要承担的伤害和成本太过庞大,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她们宁愿在森林中遇到熊,也不想遇到可能会让自己痛苦一生的陌生男人。讽刺的是,「熊与男人」的选择题虽然揭露了女性困境,却也引来不少男性在留言区嘲讽「讲讲而已啦」、「女权为了酸男人在那边选熊」、「真的在野外遇到熊跟男人还是一样躲男人后面」,这些留言其实也说明了「为什么女性宁愿选熊」。
分析说明
分析区间:本文分析时间范围为2024年04月29日至2024年05月05日。
资料来源:
《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系统拥有巨量资料,以人工智慧作语意分析之工具资料搜集范围:每月处理1000亿以上中文资料的网路社群大数据资料库,其内容涵盖Facebook、YouTube、新闻媒体、讨论区、部落格等网站。
研究方法:《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系统拥有巨量资料,以人工智慧作语意分析之工具资料搜集范围:每月处理1000亿以上中文资料的网路社群大数据资料库,其内容涵盖Facebook、YouTube、新闻媒体、讨论区、部落格等网站,针对讨论『熊或男人』相关文本进行分析,调查「网路声量」(注1)作为本分析依据。
*注1 网路声量:透过『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系统,计算社群讨论及新闻报导提及的文章则数,声量越高代表讨论越热,能见度越高。
✎ 一定要惨遭凌辱? 什么是「冰箱里的女人」? 只为了让男人一夜长大的尸体们
✎ 「MeToo运动」近一月声量超越近三年!BBC报导台版MeToo:《人选之人》是重要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