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结识良师益友

□朱延嵩

手机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电子产品,上到耄耋老者,下到学语顽童,人人一机在手。手机中的资讯五花八门,真正的深阅读却不多。长时间娱乐化、浅层次的阅读,加之大数据投其所好的定向推送,容易影响思维能力。不如放下手机,享受纸质阅读的快乐。

说起我的阅读经历,要从少年开始。我在小学五、六年级偶然接触到了金庸的武侠小说,从此就着了迷。虽然那时还不能完全领会书中描写的一些情节,甚至有的生僻字都认不全,可凭着上下文的顺承,还是大致了解了小说的梗概大意。武林高手的行侠仗义和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都深深吸引我的眼球。当时租一套武侠小说要五角钱。而当时父母每天给的零花钱是两角钱,租书对于我来说显然很奢侈,但渴望看书的那种煎熬一直在折磨我。

有一天,放学回家路过一家新华书店,我直接向小说区奔去,在靠近窗户的一排书架旁,终于找到了一套金庸的作品,那套书的封膜虽然已经不在了,但书的表面一尘不染,我脏兮兮的小手不敢触碰。这时,一位穿着朴素,面容和蔼的售货员阿姨走过来,轻声对我说:“小朋友,想买书吗?”衣兜里空空如也,哪有钱买书啊。我脸红脖子粗地摇摇头,怯怯地说,只是想随便看看。阿姨听了我的话,冲我笑了笑,非常细心地告诉我,出门右拐有一个水池,要看书,可以先去洗洗手。我感激地冲她点点头,一溜烟似地奔向水池。

那天,我第一次看到了《连城诀》,坐在窗台边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连时间都忘记了。我正沉浸在小说的高潮中,那位阿姨又走了过来,轻轻地拍拍我的头说已经到下班时间了。这时我才发现,坐在我附近几个看书的都走了,整个书店就剩下我一个小读者。我不好意思地把书放回原处,背起书包准备离开,这时阿姨叫住了我。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朋友,你这个年龄不能沉迷于这种作品哦,否则会影响学习的。如果你天天来这里看这种小说,阿姨可要向你家长和老师告状啦。”听了她的话,我非常局促不安。她看我狼狈的样子,被逗得咯咯直笑,“你也别害怕,我看你挺喜欢文学的,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欢迎你过来看看其它文学书,希望对你的学习和写作有所帮助。”

这是真的吗?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为了报答和蔼可亲的阿姨,我给她深深地鞠了一躬,走出书店时已夜色阑珊。从那以后,只要我写完作业,就会来到这家新华书店,这里成了我的文学启蒙地。每一次,那位阿姨都会关心地走过来,看我到底在看些什么,然后欣慰地点点头。因为长期阅读,我成了班级里的知名人物,经常受到老师的关注和推荐,到了高中直接进入文科班,大学毕业后也顺利地进入到机关工作。现在,我经常在全国各地的报刊发表文章,所有的这一切成绩,追根溯源要感谢童年那个灵魂的栖息地和那位充满爱心的售货员阿姨。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结交了一位导师或挚友,它能给你指明前进的方向,让你走出生活的迷茫,踏上人生的坦途。当我身心疲惫时,看看同龄人以亲身经历写出的文章,就觉得自己的小挫折微不足道。有的时候,出现了职业倦怠或心理疲劳,看一看书中所呈现的大美山河和人文景观,不仅开阔了心胸,也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书籍于我恰如生命中的水和空气一样不可或缺。即便参加工作后从事了文字工作,抑或在此之后走上业余的文学创作道路,读书都是在我“山穷水尽”时的一汩甘泉,让我在开卷受益中整装再发。读书在我的生命中已然成为一种内在的自觉,是自身发展的不竭动力。

苏轼在《和董传留别》中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位学识丰富、见识广博的人,不需要刻意装扮,就会由内而外散发出独特的气质。在倡导全民阅读的今天,我深切感受到纸质阅读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