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平:进口商品应支付碳成本
前三大水泥与熟料进口国占台湾水泥总进口量比率台泥董事长张安平支持碳有价,吁政府推动台版CBAM。图/本报资料照片
环境部今(15)日将召开碳费费率审议会,并预定在3月底公告碳费基准,国内年碳排量逾2.5万吨的企业于2025年开始缴碳费。台泥董事长张安平14日指出,支持碳有价,并要求进口商品开始申报碳排放量,借此健全产业公平竞争环境。并呼吁环境部应该同步具体公告台湾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的推动时程表。
水泥工业同业公会统计,进口水泥占台湾水泥消耗量逐年上升,占比自2013年的11.26%成长到2023年的24.83%。而台湾前三大水泥加熟料进口国家为越南(50.9%)、印尼(25.69%)、泰国(11.62%),世界银行资料显示,这些国家水泥业无须在国内支付碳税(费)。
张安平指出,碳议题没有疆界也无法锁国,台湾如果只实施碳费却没有配套的CBAM碳边境机制,将会造成高碳排商品倾销台湾,衍生国家之间的「碳泄漏」,结果实施碳费后的台湾产业价值链碳排不减反增。
台泥初估,光是水泥产业,如果收取碳费后,放任国外高碳排水泥与熟料,完全无须支付任何碳成本进入市场完全取代本土产品,每年台湾将增加约一个直辖市的碳排量。
张安平表示,从东南亚国家进口的水泥熟料,其碳足迹较台泥的低碳水泥,差了10%~20%,「碳是跑不掉的,现在政府对进口水泥无须申报碳排并缴纳代金,对于本土业者是相当不公平,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
对于国外进口商品,财政部会征收货物税及营业税,张安平指出,「为什么这些费用可以收,但政府对气候变迁因应法里面明订对进口商品收取的代金就不能收?」
他表示,一个产业死掉是回不来的,「如果我们都不积极面对,就会等着被其他国家修理,我们会大大失去竞争力。」
台泥表示,欧洲议会提出的CBAM冲击评估报告,未采取碳定价配套措施会产生5%~25%的碳泄漏;环境部前身环保署于2020年委托英国伦敦政经学院的研究报告中也示警,政府要预防征收碳费后产生碳泄漏,需有相关配套。但至今环境部仍未根据气候变迁法第31条制订台湾CBAM子法,让进口商品必须申报碳排并缴纳代金。
台泥认为,政府不应为了减缓碳费可能对国内物价产生的冲击,而放任国外高碳排商品进口台湾,结果实施碳费的台湾产业价值链碳排增加。在以全球为尺度的今天,国家间的碳移动都会有迹可循,既不利于台湾迈向净零,更将使台湾沦为全球碳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