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路 文革时称工农兵大街

北京佟麟阁路北端的佟麟阁纪念雕塑。(新华社)

北京地铁「张自忠站」内,一尊近2公尺高的张自忠半身人像立在检票口。(中新社)

据了解,全北京以近代人物为名的道路仅有3条,这3个人都是抗战期间殉国的抗日名将,包括张自忠、佟麟阁及赵登禹。但「张自忠路」、「佟麟阁路」及「赵登禹路」却历经数度改名的波折,直至80年代才尘埃落定。

抗日战争胜利后,军方将领冯玉祥提议,北平市临时参议会通过决议,北平市长何思源于1947年3月13日将南沟沿大街、北沟沿大街、铁狮子胡同分别改名为「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和「张自忠路」,以示对抗日英雄的纪念。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全会有两项决议:一是决定中央领导机关迁入北京,二是进城之后不再用中央领导的名字命名街道地名。

1952年,毛泽东向赵登禹的家属颁发了由毛泽东签署的烈士证书。这3条抗日名将路,在文化大革命爆发前,还一直维持。

到了文革初期,「张自忠路」被改为「工农兵大街」;「赵登禹路」被改为「中华路」;「佟麟阁路」被改为「四新路」,文革还没正式结束,抗日名将路又被改成其他名字。

1972年,北京整顿地名时,3条路又改为「地安门东大街」、「白塔寺东街」、「民族宫南街」;直到1984年,3条纪念抗日名将的路名才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