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脚下
(有鹿文化提供)
做陶的过程是孤独的。
也必须孤独,因为专心一致、全意念地投入才能制作出一件好的作品。太多的纷扰会无法专注,更无法安静思考。
但是人类毕竟是群居的动物,大部分人都对寂寞和孤独感到强烈的恐惧和不安;所以在工作以外的时间,也必须学会与他人相处。
正因为我们的生活必须时时与他人相处,所以如何在彼此之间营造一段舒服的相处模式,就成为我们生活中需要学习的重要课题。在彼此相处的过程,我们更多是在表现以及给予,却未曾考量我们所给予的是否如他人所需要的。就像一只整天拿着胡萝卜钓鱼的兔子,恐怕坐上一辈子也钓不上一条鱼。
只有用心的观察和体会,才能在适当时机让自己的付出有所价值且令人感动。
先「看见」,才「用心」
每个人的个性不同,表达方式自然也就不同。其中最大的影响,通常是来自原生家庭的环境。一个在笑声中长大的孩子,通常也会将笑声带到他的朋友圈中;一个在责难中成长的孩子,很大的机率也会带给别人一些压力。
现在的教育环境,不断强调要孩子勇敢地表达自我,这让我们愈来愈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样子,也愈来愈为了表现而表现。因此,人跟人之间的关系看起来很热闹,却也愈来愈淡薄。当我们习惯了只接收那些外显的表象,就会无法体察到生活中细微的差异和变化。
每个人都用自己习惯的语气和对应方式来和别人相处,一旦有了不愉快,第一反应通常认为是别人的问题,而没有冷静下来反观自己可能才是问题的所在。「为什么对方没有给我期待的答案?」「我这样说又没有什么不对!」其实这只是因为自己没有「看见」。
在工作的空档,我喜欢用手机相机记录下工作室光影的各种变化;走过窗边看见那穿透树影落在坯体上的画面,就会忍不住拿起手机拍摄下来。偶尔有朋友会问我要怎么样才能拍出那些光影变化之间的美感。甚至翻出我脸书上的照片,问我这是在哪里拍的?
我带着他到工作室的门口,指着墙边的水缸,「就是在这里拍的呀!」
朋友惊讶:「我经过这么多次,为什么没有看见它?」
任何事情都必须要先学会「看见」。如果连眼睛都看不见,就更不用谈用相机记录或是用心来感受了。
我们的「心」太快,快到对很多生活中的事物都是一闪而过。天气热了有冷气、天气冷了有暖气,季节的交替快到连春夏秋冬都只是月历上逐渐更换的文字,对生活中的变化全部都视而不见。
而让生活从快到慢的过程,也是需要学习的。透过对季节的细微观察,如一朵花开的过程、一片落叶飘落的轨迹,让已经麻痹的感知能力慢慢苏醒,让生活不再只是数字上的更替,而是活在季节里。
照顾脚下
为了制作出更好用的茶具,我曾在七年的时间里,每周往返台中上课。学习茶艺的过程中,老师会在每个不同的学习进度上为我们规划各种的小型茶会。透过茶会形式的互动,能更深刻地体会每一次提壶、注水的意义。而在许多的茶会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主题,是一次「照顾脚下」的茶会。
「照顾脚下」,来自于日本许多寺庙阶梯处可见的小木牌,上面写着的「脚下照顾」。其中的含义并非要我们小心阶梯,「脚下」指的是「当下」或「本我」,而照顾则有反省、关注及确认的意思。
老师选择「照顾脚下」做为茶会的主题,就是希望我们能够专注在当下的每一刻,并用心感受每一位茶客的心情。
茶会的前一天,我彻夜未眠地烧窑。早上上课前,掀开窑门上的窥孔查看窑内的情况,用来测探温度的七号温锥已经形成完美的弧线,前端刚好点在棚板上,这表示窑内的实际温度已经到达预设的阶段。关掉瓦斯开关、确认瓦斯窑彻底熄火、插上烟囱的挡板,梳洗后就直接到教室上课。
当天的茶会是在佛寺中举行,所泡的第一杯茶汤必须端到佛前供佛。虽然气氛有些严肃,但内心却很平静、轻松。茶会结束后,大家聚在一起分享茶会的心得。
老师走到我的身边微笑着对我说:「永胜,今天很累喔!」
我惊讶地看着老师:「老师为什么会这么说?」
「因为你的脚步很重。」老师简单的一句话却是对我很大的提醒。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不可能会注意到身边的人脚步是否沉重。
但如果我们不能体察到别人的状态,又如何为对方泡一壶适合的茶汤?
偶尔到朋友的茶室喝茶,朋友会热情地款待刚拿到的好茶,并细数着这茶的来历和珍贵。喝完之后,该有的香气、口感、喉韵都很好,茶确实是好茶。但感受也仅是味觉感官上的差异。
一次,到嘉义演讲结束后访友,朋友一见到我就说:「昨天刚拿到一泡很好的高山茶,今天刚好可以来喝一下。」
说完就打开炉火煮水,拿起手上的茶叶,想了想又放下,起身拿后方另一罐茶。出汤后端起杯子放到我的桌前:「喝喝看,不知道好不好喝?」
「一定很好喝呀!」
朋友惊讶地看着我:「你都还没喝,怎么知道一定很好喝?」
「你刚刚不是说要泡高山茶给我喝吗?为什么又换成了普洱茶?」
「喔!因为我想说中午了,你还没吃饭,一下子喝轻发酵的茶怕你胃不舒服呀!」
「所以我说一定很好喝!我看你换了茶就大概知道你为什么换茶了。茶叶或泡茶的技巧好不好是一回事,这份体贴的心意才是让茶变好喝,也让心变得温暖的主因。」
一泡茶质优良的好茶,用适当的方式冲泡,滋味必定令人回味;但是一泡「用心」冲泡的好茶,才能让人由衷地感到温暖。
无需言语的贴心
有一段时间,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会开车到台中找朋友小方喝茶。小方话不多,通常我们也没有太多言语上的交流,只是简单的寒暄,我坐下,他泡茶。但每次喝完他的茶,总觉得心情得到了纾解。
当心情低落的时候,他会冲上一壶清香的阿里山乌龙,郁闷的心情便随着那股清香和杯中升起的热气而蒸发;有时是工作或生活中的琐事而让心情感到焦躁,他会拿出小小的朱泥壶,冲出一泡浓淡适宜的铁观音,让我感到心情随之沉静。
让我的心情得到转换的,并不在那些茶品是否珍贵。而是那颗不需言语就能察觉到他人情绪的体贴之心。
同样的,制陶人在制作器物时,如果无法体察到别人的喜好或心情,也就很难制作出令人爱不释手的器物。在这一杯杯温暖的茶汤中,我慢慢学习着「看到」、「喝到」和「做到」。
学着照顾脚下,放慢脚步,细心关注生活的每个当下,学习用体贴的心关心我们在乎的人,细心感受生活中细微的美好。(本文摘自《七号锥倒了:一个百年窑火守护者的孤独修行与温情》一书,有鹿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