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自认照顾人类是使命 李瑾伦:最放不下饲主未照顾好自己

图文/镜周刊李瑾伦绘本世界里,动物跟人一样拥有喜怒哀乐,天天上演无穷的内心戏。所谓「宠物」在她眼中,并不是供人取乐的玩物,而是有缘相伴的生命,可以感同身受,懂得爱与尊重。她尤其不舍被人遗弃的老狗老猫,从牠们身上,清楚看见了走到生命尽头的坦然不惧。

从27岁拥有第一只狗开始,其后二十几年,她陪伴不计其数的猫狗经历生老病死,犹如白发人黑发人。该如何抚平悲恸?她说:「如果人本身拥有了爱,绝不会因动物离去而消失,最好的方法是再养一只,重新唤醒爱的能力。」这不单纯是一个喜爱动物人士的故事,而是一个被许多动物所宠爱之人的故事。

温暖画风 动物当主角

「那时候我已经恢复单身,一个人住,沟通师完全不知道状况。我问牠有没有话要跟妈妈说?牠说:『希望妈妈可以被照顾好。』我好惊讶,原来所有的事,狗跟猫都看在眼里。」她一袭白衬衫,留着清汤挂面的发型,2只眼睛偌大晶亮,无辜小狗般藏不住心事。

54岁的李瑾伦是知名绘本作家,在台出版了20部绘本、3部散文集,同时也是第一位与英国知名出版社Walker Books合作的亚洲创作者,作品被翻译成英、日、韩、荷、德等外语。今年5月,绘本《呼唤我的猫》入选英国图书信托基金会(Booktrust)「3到5岁保证阅读好书」和「每日一书」推荐书单。她亦曾3度入选「中时开卷年度十大儿童好书」「纽约年度作家插画家奖」等。

同是绘本作家的几米说,李瑾伦画风如其人,明亮又温暖。「她的绘画有一种闲散、突发奇想的任性,不是用功苦学派,而是源自生活的敏感观察。有阵子我会打电话劝她专心创作,但后来修正了想法,因为她必须同步做各种事才有创作,她对生活的追寻不亚于对创作的追求。」

现实中她叫动物「孩子」,绘本世界里,她以拟人化动物为主角,借由平易近人的故事呼吁友善动物。「许多人无法走出动物过世的伤痛,我心想,有什么可以延续一种爱?你可以看着牠,牠就存在在那边。我第一只狗Paw十六年前淋巴癌过世,我太爱牠,就用牠当角色创作绘本,那是我画动物的开端。」

锻炼社交 为浪浪开店

第一次采访,相约在台北工作室。隔2日,我们南下高雄,走访李瑾伦收养了76只猫和11只狗的住家和商店。2011年起,她以养过的动物为店名,开了7间店

我们一间间参观,最大70坪,最小3坪,装潢动线以动物为主体。倾斜地板方便膝盖不好的老狗爬上爬下;细长桥梁、通道和空箱,给猫安全感。除了伤残病弱的动物,其余不关在笼子。猫通常在白天出门,晚上回店睡觉,狗则按时散步,因此空间不如想像中拥挤吵杂。「我给一口饭吃,让牠们知道有家可以回,剩下的遵照动物天性,想去哪就去哪。」

空气中没有浓厚牲畜味,环境清洁,播放着轻音乐。为了放松动物的身心灵,还使用了巴哈情绪花精和矿石能量,工作伙伴还去学了顺势疗法、TTouch,抚摸托提动物紧绷的肢体,舒缓疗愈。

李瑾伦对动物不会生气,对人会,人对动物不好她更气。「我对动物有无比的热情跟耐心,可是我对人没有。」她的姊姊告诉我,妹妹从小活在自己的世界,少一根筋,人际好恶分明,不爱主动社交,跟动物处得比较好。好友王玉萍也说,她为了照顾动物开商店,不得不硬着头皮锻炼社交。

询问本人,她说:「我不是社交障碍,是个性偏宅,之前我也会去偏乡小学讲故事,都是即席发挥。但不否认,跟成人接触会抗拒,很容易出神,这部分在我开店后慢慢有磨练,因为常有人客诉:『为何不能摸猫?』身为老板必须站出来,告诉大家尊重猫的自由意志,不可随意打扰。」

之所以着迷动物和绘画,源于家庭。她出生在台北市,有一个哥哥和姊姊,父亲在台北科大教工业设计,是业余画家,母亲是小学老师。「我成熟得很慢,在一种小孩的状态很久,好像没有长大过,可能也跟我没生小孩有关。」

从小立定 绘本作家梦

有段时期,父亲开绘画私塾,3兄妹从旁凑热闹,间接汲取了美术养分。求学阶段,她经常担任学艺股长,从崔苔菁的电视节目布景寻找灵感,拿来布置教室。「我很喜欢写图画日记,从小梦想当绘本作家。家里有一位赵国宗老师常来吃饭,他跟林良是台湾第一批做图画故事书的人,他问我以后要不要跟他一样画书?我就说好,可能那时立下志愿。」

父亲养过3只白狗都叫Bily,也养过鸽子、天竺鼠、鹦哥、八哥,「最惊悚的是一只公鸡,会站在背后看我爸画图,后来牠开始咬人,有一天放学,我看见餐桌上有很大的鸡腿,马上意识到是那只鸡!那个时代还没有宠物的概念,我也忘了有没有吃,只记得心里很震撼。」

世新专科学校(现世新大学)编采科毕业后,她在《儿童日报》当美术编辑,一年多后辞职去东京「日米会话学院」学日文。25岁在日本桥的画廊第一次举办画展,不久出版第一部日文绘本。回台后在联经出版社担任童书编辑,她始终忘不掉「绘本梦」,于是趁每天午休和下班埋首画图,投稿「信谊幼儿文学奖」,第一年佳作,隔年以《子儿,吐吐》荣获首奖,树立了名声,这部绘本畅销至今20多年。

图画推广 成商店精神

30岁她嫁给一名兽医,隔年,飞去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攻读插画硕士婚姻生涯里,约莫有5年,她待在动物医院2楼画绘本,一接到电话,便匆匆冲下楼帮忙,眼睁睁目睹过不少悲剧。她记得有一天,一位披头散发的疲倦妇人救来一只小狗,被医师宣告死亡,妇人不敢置信,崩溃地帮狗口对口人工呼吸。

「我问自己也敢这样吗?那是一只吐得很狼狈的狗,我忍不住想,是不是我爱心不够?再来,狗死了还想救回来是什么意义?为何不让牠好好走?在这之前,她积欠很多医药费,已经疲于奔命。」这让李瑾伦警惕,饲主必须稳定身心经济,才有余力顾全动物。

2015年她成立「灰灰友善动物协会」,除了上述7间店,今年秋天预计开设「小猫闯祸杂货店」,明年在高雄驳二特区也将落成「阿橘货柜基地」,3层楼、70坪,提供认养猫狗和照顾课程学习。店家生意有好有坏,没特别募款,但设有捐献箱。「版税帮助我很多,书里的图画又延伸出去变成商店一部分的商品或精神,这样推广友善动物,比大声疾呼更有效。」

3年半前,她恢复单身。「当时没有人知道我发生的事,婚姻议题似乎不占我心上很多分量,可能我也不适合婚姻框架。」她不否认有段时间非常伤心,但受伤感出现得很短暂。「感情不是好人坏人二分法,我常常在谢谢他,如果没有他,不会有现在这个李瑾伦。」

互相宠爱 最不舍老狗

「之前像是有靠山,遇到问题,有个人在旁边陪妳。签字当下,我脑海真的有一个图像:山崩掉了!你看我有事业基础,可以养活自己,也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即便这样,一旦遇到这种事,还是觉得山崩掉了!」少根筋又长不大的女孩,终于蜕变成独立完整的大人,她说她不怕,反而觉得自由了。「我唯一怕的是画不出东西来,只要我有在工作,就会有收入,只要店不倒,理念就可以继续推动。」

动物对妳的意义是什么?「没有办法说动物真的带给我们什么,只要有感受去理解牠们,就自然会有什么。动物跟人类一样会感同身受,会互相尊重,我们宠牠们,牠们也宠我们嘛。」

李瑾伦特别偏爱伤残、病弱的老狗或老猫。「老狗最容易被人放弃,我看了很不舍。人跟狗很像,一旦老了没人要理,掉毛或尿失禁已经够难受了,我跟伙伴们很想陪牠们走完最后一段路。我是从动物回想到人身上,再从人的处境想起自己的老后。」

肯定自我 用爱来创作

年过半百的她,尚未经历至亲离世,却送走好几轮动物。每当动物离世,脸上带有痛苦,总让她感到徬徨,不知道牠们往生何处。所以她渴望在未来当一名「动物送行者」,帮忙引渡彼岸。「大部分动物认为来这世界上是照顾人类,当牠们离开,最放不下的是怕主人太伤心,没有好好照顾自己。」说着说着,她情绪一下子溃堤

她悠悠回忆,曾捡回一只被弃养在山上、只剩3条腿的白色博美,不管走到哪儿,永远抬头挺胸有笑容。「牠都这样了还能保持乐观,很给人勇气。狗在有人爱了之后,会剥掉外层的忧郁,看起来都很开心。」

还记得另一只从收容所带回来的马尔济斯,很老,看不到也听不到,原以为时日无多,结果活了2年。「牠常歪头呆站着,但嗅觉很好,我悄悄走近,牠会大力吸空气,一闻到我味道就摇尾巴。我喜欢站在一公尺外,等着牠来找我,像玩捉迷藏。牠找到我,我会开心抱着牠、抚摸牠,称赞牠好棒、好棒。我常跟伤残病弱的狗说,老了、病了都不会影响你们原来的样子,这也好像在告诉自己,不管今天发生什么事,绝不能够失去肯定自我的心。」她眼里噙着泪,又哭又笑。

我突然想起她说过,每次画狗时会忍不住微笑,心里暖暖的。「爱是创作的力量,当然恨也是,有人是用恨来创作,不过,我要选择前者。」她选择让那些动物们,在明亮又温暖的绘本里,永恒地存活下来。

1965年出生于台北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传达设计学系硕士。曾担任《儿童日报》美术编辑、联经出版社童书编辑。曾获「信谊幼儿文学奖」图画书创作首奖、中时开卷年度十大儿童好书、纽约年度作家插画家奖等,着有《呼唤我的猫》等二十多部绘本及散文集。

►找到天命蜜糖,还现赚2200

更多镜周刊报导【李瑾伦番外篇】她说养动物除了可爱之外 也要为牠一路送终【李瑾伦番外篇】每只动物都是孩子 她吁「认养代替购买」自己养87只毛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