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发射短程导弹刺疼了谁的脸?

刘佳 周晶晶

2月27日,朝鲜毫无征兆的连续发射四枚导弹。让一度缓和的半岛局势再次走向紧张。朝鲜导弹所为何指?大家议论纷纷。普遍的看法是,朝鲜要向美军演示威。这种观点可以说明部分原因,但却无法解释,朝鲜为何在离散家属会面,半岛一团和气时候,出此突然之举。事实上,朝鲜此举,时机选择恰当,意义多重。回应美韩是其中之一,回应中国意味也在不言中

此轮朝鲜局势紧张,朝鲜出牌的技术更趋于成熟。

美韩军演开始之前,朝鲜首先发出了「半岛和平重大提案」。提案的内容主要有停止敌对行动,推动离散家属会面等。这一提案的提出,不仅把促成离散家属会面等人道主义活动的功劳,收入自己囊中。而且将制造新一轮半岛危机的责任一把推开。

当「重大提案」被韩国拒绝后,面对汹汹而来的美韩军演,朝鲜武力示威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朝鲜此轮示威,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弹种的选择,二是时机的选择。

朝鲜导弹试射之前,围绕朝鲜半岛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美韩军演,美韩通过军演不仅继续向朝鲜施加压力,也显示了美韩稳固的同盟关系。

二则是美国高官军演前访华,与中国领导人讨论半岛问题。显然中美之间交换了某种意见,也达成了一些共识。中国事后对朝鲜问题的两点表态,无核与不生乱。实际上对半岛各方划出了中国的底线

朝鲜此时用短程导弹,做出回应。也算恰如其分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朝鲜想要说什么?我们不妨做个解读。

首先:短程导弹的试射,表明朝鲜不想制造危机,这种反应防御性的。实际上也在告诉中国,朝鲜不想制造地区混乱。

其次:朝鲜此时发射导弹,从时机上说,回应美韩军演自不用说。回应中国的目的也同样存在。朝鲜用短程导弹向中国喊话,朝鲜不会制造半岛危机,但有决心也有能力自主的回应半岛危机。意在告诉中国,不要试图背着朝鲜,在半岛问题上与美国做交易。

版权声明:图片为版权照片,由CFP视觉中国供《ETtoday东森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CFP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最后:为核子试验热身测试各方的反应。朝鲜手中可以反制美韩的牌并不多,核武器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张牌。不论是从回击美韩军演的角度或是向中国表明其独立自主立场的角度,还是从完善其核武技术的角度,朝鲜都需要利用美韩军演,开展新的核子试验。但朝鲜已经开始走向开放,经济建设要求朝鲜保持半岛形势稳定。因此,朝鲜便用几枚短程导弹试射投石问路,测试一下国际社会的反应,为新的核子试验热身。

中国明确表明了半岛无核的立场,面对朝鲜日益紧张的局面,中国怎么做才能实现半岛无核。

首先,可以尝试建立一个半岛安全机制,取代现在的停战体制。六方会谈停止已经多时,朝鲜有开放的愿望,美国有维持半岛现状的需要。中国有实现半岛无核的期待,不妨效法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用「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尊重领土主权完整」为原则,协调各方利益,订立一个关于朝鲜的「九国公约」。尝试建立一个,以中国为主导的半岛和平机制。

这样中国才能从朝鲜半岛腾出手来,将精力转移到南海日本问题上去。

其次,向朝鲜提供包括核保障在内的安全保障。

中国试图绕开朝鲜,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与美国合作的做法十分不可取。因为朝鲜的存在是中国介入半岛事务最好的抓手和资本。没有了朝鲜,半岛问题对中国而言就只剩下中韩领土纠纷,再无其他插手的空间。

而中国想要让朝鲜放弃核武器,除非向朝鲜提供核保护伞,否则无异于帮助美国解除朝鲜的核武装,朝鲜也不可能在去核问题上听中国的。很多人担心,中国与朝鲜走的更近,会不会被朝鲜「绑架」,事实上从美国和苏联的历史经验看,更大力度的介入朝鲜问题,只会让朝鲜更加依赖中国,而不会被朝鲜绑架。当年朝鲜发生亲日派变乱,清政府果断出兵,才避免了朝鲜被日本过早吞并。清政府都不怕被朝鲜「绑架」,我们有何担心?该管束的地方没有管束,该罩着的时候又不愿出头,进退失据,才造成今天中国对朝政策的被动局面

最后,对于东亚核军备竞赛,中国不用过于担心。韩国和日本的防卫力量,处于美国严密控制之下。研发核武问题上,日本韩国都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但是韩国有美国的核力量保护,加上韩国军队的指挥权还在美国手中,完全没有必要自主研发核武器。而日本早有研发核武的想法,但被美国制止,又受制与无核三原则,短期内也难以搞核武器研发。

所谓的朝鲜拥核会导致东北亚核武器竞赛,纯粹是美国的恐吓。如何制止日本韩国研发核朝鲜的导弹试验,既回应了美韩,也刺疼了中国的脸面。朝鲜实际上在告诉中国,半岛问题的解决,不能绕开朝鲜。朝鲜向中国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中国必须改变以往的无事为上的外交政策,学习如何构建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周边秩序。因此抓住机会,在半岛问题上建立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安全机制,即可以有效的解决半岛问题,同时也可以为我们解决南海问题及其它与邻国的领土利益纠纷积累经验。

●作者刘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周晶晶,北京朝阳外国语学校教师。本文为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ETtoday新闻云》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