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永遠趕不上老化」基隆社會處前處長:基隆的老化速度比想像中快太多...

基隆独居老人,太平青鸟阿嬷。 图/记者胡经周摄影

「人老屋老城市老」,是基隆二○一八年首次办「城市高龄论坛」的主标题,七个字勾画出台湾许多早期开发城市的画面——老人住老屋里,出门还常卡在老旧城市的建筑与道路规画,寸步难行。

「我来基隆七年,老化速度愈来愈快,老很中性,不见得是好或坏,但速度真的很快。」基隆社会处前处长吴挺锋意识到,政策和行政更新速度远跟不上人口老化,提及高龄独居总有些急迫感,因而也连五年办了高龄论坛。

基隆长大的吴挺锋说,基隆的年轻人工作多在双北,早上出门晚上回家,即便在双北成家,也是卅分钟车程就能回老家。真正困难的是南部乡镇、东部偏乡,甚至离岛,孩子长大后离家求学工作,一个月回家不到一次,「那是实质长距离的分离」。

国内独居老人受到重视起于早期有老人在家中过世无人闻问,因此多强调预防孤独死。吴挺锋强调独居不等于孤独,许多长辈即便独居,仍然很活跃,对这样的长辈,过度关怀反而是打扰。

于是基隆社会处趁着前两年疫情紧张而口罩正缺时,透过为不方便出门的长辈发口罩,找出真正需要关怀的独居老人,「服务资源有限,要精准筛出有效分级。」吴挺锋说,基隆市针对列册的独老做分级服务,也为大约九成的健康长者创造各式各样的社会参与条件,例如基隆市的公车,满六十五岁以上就可以无限次数搭乘,鼓励长辈出门。

至于基隆市一直为人诟病的平地狭小又缺少无障碍规画,导致长者行动不易又该怎解?吴挺锋的回应保守却也实际,「这个很难速成。」基隆的危机,势必给新市长谢国梁带来挑战。

│「老后独居」系列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