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发表AI政策白皮书 以人文思维引领科技运用

政大校长李蔡彦强调,政大在AI和永续上,绝对不会缺席。(政大提供/林志成台北传真)

在AI浪潮下,以人文科系为主的政大在今年申请入学招生失利,引起广泛讨论。因应AI冲击,政大近日发表AI政策白皮书的初步架构,强调「在AI和永续上绝对不会缺席」,将以人文思维引领科技运用、用科技促进文化传播与发展,驱动社会迈进。

生成式AI带来重大影响,政大以两年的时间,深度访谈校内教师及校外专家学者与参与跨域研究计划的同学等共35位受访者,发表AI政策白皮书的初步架构,提出《AI时代高等教育的挑战:专家访谈报告》,深入探讨AI时代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高等教育部分,由于AI可取代大量重复性工作,未来从事行政人员为主的中阶人才数量会大幅减少,报告建议顶尖大学应以培养前瞻性人才为目标。未来培育AI人文跨域人才应具备结合不同领域知识、系统性思考和不同分析方法的能力,并强调针对情境设计与解决问题。

政大校长李蔡彦针对「AI人文永续大学」补充,AI作为一项技术,需要以人为出发点,切入问题解决与发展愿景,科技将成为一种赋能,透过科技形塑人类的未来,才能迎向永续的目标。

李蔡彦强调:「政大在AI和永续上,绝对不会缺席。」AI的兴起带来典范转移,人们在AI时代中,应历经「懂AI」、「用AI」、「帮AI」、「驾AI」四阶段,除了学习如何使用AI工具的「懂AI」及「用AI」外,还要进一步「帮AI」及「驾AI」,意指将自身人文专业融入AI领域,进而驾驭AI工具。

政大副校长詹志禹指出,人类拥有高层次的思维、创造力和启动世界的能力,这些都是AI无法企及的。未来高等教育应培养学生的认知、情意、技能行动和情境脉络的素养,同时强化与AI互动及互补的能力,了解AI的能力、性质和风险,并促进AI对人类的了解。

为推动人工智慧与人文社会领域的跨域融合,国立政治大学设立「人工智慧跨域研究中心」,致力于媒合校内人工智慧领域的教研能量,以培育人文AI跨域人才为目标,并由教务处制定针对教师、学生和行政工作者在使用AI伦理守则,确保AI的使用符合伦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