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光撒币没抗旱 返乡青农梦碎
嘉南地区是台湾重要的粮仓,但连续3年休耕频繁,让怀抱农梦的返乡青农叫苦连连。(本报资料照片)
嘉南平原连续3年休耕频繁,相关产业链收入大减,得仰赖政府补助来弥补,但租地种田的农民多半须与地主平分补助款,比起正常耕种期,收入足足减少一半以上,部分当初怀抱从农梦返乡的青农,在「看不到未来」情况下被迫离农,更有人自嘲「以前种田是靠天吃饭,现在是靠政府吃饭」。
因应休耕对农民造成的损失,政府祭出休耕补助,农民不种稻作,种植符合「绿色环境给付计划」的绿肥、景观或各项奖励作物,每分地可领到9600元。
台南后壁区农会总干事林怡歆说,休耕补助每分地9600元,对于自有农地的人当然是好事,尤其二期作常遇到台风,收成常比一期作差,但租地耕种的人大多须与地主平分补助,再扣掉种绿肥的成本,实际每分地领不到3000元,若是正常耕作,每分地可获利9000至1万元,现因休耕,等于收入少6至7成。
林怡歆指出,农民与地主大多是口头契约,眼见休耕频繁、政府补偿优渥,有的地主为独领补助金,索性收回农田,即便有白纸黑字签约,地主仍直接解约。「每个人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有些青农返乡是为照顾父母或扶养孩子,频繁休耕,收入没了,如何养家活口?
后壁青农联谊会长林柏宏2年前从农会得到「小地主大专业农」资讯,不顾家人反对返乡务农,不料第一年一期作遇到旱灾停灌,隔年一期作又因「大区轮作」节水政策休耕,今年更惨全年休耕。
林柏宏感慨地说,后壁不用抽地下水,能引曾文水库、乌山头水库的好水灌溉,以前认为是优势,但这几年因缺水,却变成最不利的现实,有的青农生计大受打击,黯然离开农业,把贷款买的农机具卖掉,回去打零工讨生活,有的老农因休耕不用下田,生活顿失重心,成天无所事事,而有些农民想扩大经营,见大环境差也不敢前进。
林柏宏认为,政府鼓励青年返回农村,担负农业传承任务,但不能只是撒币补助,也要想办法协助开拓水源、发展抗旱稻米品种等,完善生产环境,才是最重要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