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农青 揪团创生机

图文内容出自天下杂志出版「上好一村 三十五个同村好心故事

三十岁的王子辑,选择在家乡待下,到农民学院学专业、向农友经验除草犁田种苗、盖温室、找通路,从无到有吸收成长。从自己出发,相信种田有未来,建立示范农场,希望与更多人一起学习当农夫

七月中,一身黝黑的王子辑戴着黑框眼镜,身上的无袖T恤也是纯黑色的,坐在奶奶杂货店长凳上与客人聊天,没多久乌云飘来,顾店的姑姑呼叫,板寸头的他应一声,起身把遮雨棚再伸出去一点,「有滴到雨吗?乡村就是这样,这种天气很舒服啊,」他回头笑笑地说。

七十五年次的王子辑,小时候会跟着爷爷田里,退伍后阿公病逝,回到南投埔里红豆饼一年,也陪伴奶奶。期间认识了「回香菜舖子」的沈茗玮,确定有通路,便开启了租地蔬果的念头,并坚持有机的方向:「很不喜欢农药的味道,反感啊!以前药比较毒,阿嬷说有一次不知道赶什么时间,一次喷完,阿公整个人手抖抽搐,紧急送去打针,」王子辑回忆因肝癌而走的爷爷。

农场跟杂货店,都是以爷爷「庆逢」为名。四年前租地尝试,一开始乱种,两千颗下去,一个月后只剩下梗,发现不是办法,生物产业科技研究所毕业的他,除了到处拜访南投农友,也去农委会的农民学院上课,参访附近有机农场。「出去交流才知道自己的渺小,」王子辑说着自己认菜、除草、犁田、种苗、盖温室的过程,从无到有。

而种田,要有面对千万杂草生又生的勇气。「杂草不讨厌,是很好的机质。有机也有分很多种方式,但就是要找一个对自己、对这块土地最适合的,像我觉得把杂草回归土壤,反而省下肥料钱,」他分享看法。

因为太自然,种半年后,虫虫们「呷好道相报」陆续出现,「但等一定的时间,吃牠的虫也会过来,变成生态平衡,」坚持不用农药,王子辑还有一个给虫喝水的生态池。

一边实作,一边思考为什么年轻人比较不会选择从农。他申请了信义房屋社区一家」专案补助,提出「青年返乡自主耕种计划」。「许多耕种的问题,都是操作后才会浮上台面,」王子辑将自身的经验将心比心,规划一分半的地成为「示范农场」,资源分享,让愿意耕作

的人练习。有位七十年次的女生,从实习一周,后又帮忙了三个月,再过一阵子,连男朋友也带来埔里,切了一块让他们试种,最后他们还买了一块地,结婚定居下来,「我感觉我有点责任,」王子辑印象深刻。

「我觉得通路对农民最重要,」他强调。在初期与南投的农友一起供货给回香菜舖子,满足中彰投地区的需求,去年开始转为供货给玉美研公司。有段时间到台中黎明市集摆摊,「参加市集可以彼此交流,大家都是种有机的,遇到虫害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有经验的就会教,」他说。

小农合作,就会有力量。去年到镇上的「山里好巷」书店分享心历路程,妈妈们进而请他集结埔里八、九个在地农民提供五样无毒有机蔬果,两百元、每周一次配送,地产地销,运行两个月后,现在由书店当媒介组成买菜团。王子辑也与附近「水田衣艺术家」民宿合作,提供认识有机生态体验小旅行,「有人一个月后还想再来看菜长得怎样,摘去炒呢!」他说。

台湾三十五岁以下从农人口已经下降到占全台从农人口的百分之十,以后我四十岁的时候,很少人耕种,吃不到菜怎么办?」王子辑观察台湾农村劳动力面临高龄化的问题。但也就是说,「种田是可以赚钱的。譬如埔里镇大约八万人口,一天可以消化掉两百公斤水空心菜,更不用说台北的大量需求了!」他认为一定有路。并建议想加入农业的年轻人,「投入之前,先了解农业。」

图文内容出自天下杂志出版「上好一村 三十五个同村共好心故事」

大雨渐歇,王子辑开车到农场,迈过鸭子水池赤脚卷起裤管摘空心菜。「阿嬷说那棵高的树是在我出生那年种下的,」他向前指。在爷爷的地,王子辑与他的生命树,在埔里小镇持续扎根。(以上图文内容出自天下杂志出版「上好一村 三十五个同村共好心故事」)

自主耕种计划小档案

地址:南投县埔里镇水头路11-5号(庆逢有机农场)

电话:0911-154591

义房屋社区一家获奖记录:2013年筑梦个人类首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