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再生水 经济部:目标工业用自来水零成长
经济部次长杨伟甫今(10)在抗旱记者会上指出,未来政府将全力发展再生水,目标是做到工业用水中,自来水的供水量要零成长,「我们打算把过去花了10几年规划,却一直没实现的海水淡化厂计划拿出来重新评估。」
杨伟甫提到,过去10年,水利署曾打算在台南、台中、桃园等地规划海水淡化厂,却始终无法落实,主要有两大难题,首先,海水淡化厂有一项条件限制,就是必须使用能源,「要生产1度水,必须先消耗3度电。」他说,立法院正讨论非核家园相关议题,目标设定何时达成将影响后续规划,因为必须先考虑燃气、煤、核能等能源如何分配、组合,再评估哪个地方的海水淡化厂可优先启动。
再者,还有水价问题,由于推动海水淡化厂包含「建造」及「操作」两项成本,换算下来,1度水的成本会在新台币30元上下,成本过高,「有的国家只要20几元,那都和能源有直接关系。」杨伟甫说,过去生产成本与水价差距过大,恐造成政府财政负担,「不过目前我们已和用水者(工业)取得共识,水价可接受适当调整。」
「虽然不容易,但这是未来一定要走的路。」杨伟甫说,推动海水淡化厂势在必行,至于何地先推动,他认为得视各地供水缺口而定,缺口大的会较有急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