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今提财划法、总预算覆议 总预算僵局 还有3招可解套

政院将于27日院会中通过《财政收支划分法》、114年度中央政府总预算覆议案,这是卓揆任内第四度提覆议。图/本报资料照片

行政院长卓荣泰25日刚在立法院答询时自嘲,自己是史上最「(会)覆议」的行政院长,时隔两天,政院将于27日院会中通过《财政收支划分法》、114年度中央政府总预算覆议案,若成真,将成为我国宪政史上第17次覆议,也是卓揆任内第四度提覆议。知情官员说,行政院还有寻求解冻、动支预备金与追加预算等三个途径,可解决总预算案僵局困境。

知情人士表示,总预算若符合「预算法」第79条的4个要件,行政院仍能提出追加预算,而行政院拨补台电1,000亿元被删减,极可能提出追加预算案方式来处理。

据政院主计总处概估,《财划法》修法后,中央政府每年将减少经常性收入3,753亿元,政院发言人李慧芝指出,修法大幅改变中央与地方间之财政结构,却没有并同检讨事权分配,可能进一步扩大城乡差距,并造成中央政府部分施政项目无法顺利推动或延续。

卓荣泰先前曾指出,目前地方政府财源来自统筹分配税款、一般性补助款、计划型补助款三处,如果未来中央被切掉一大部分的钱,地方可能必须承接原本一般性以及计划型补助款相关的业务,但相较由中央统筹可减少许多行政作业,若分别给不同的县市负担,部分县市可能会觉得「拿了100元,但要做的事情更多」。

卓荣泰认为,政院希望能有更多时间与各县市讨论,由财政部进行更精确试算,把中央及地方的财务、事权分清楚,避免增加地方的负担。他也在立院答询时公开说,「希望《财划法》还有机会,大家能够重新来审议」。

至于总预算案,根据审查总报告,政院原列岁出总额为3兆1,324亿6,890万9,021元,立院决议减列1,135亿9,925万9,000元,且通案统删不低于939亿7,500万元。不过,李慧芝表示,立院送出的报告并没有说明总删除数,甚至要求政院自行调整减列预算,违反《宪法》权力分立与责任政治原则,而删减及冻结规模,更造成许多部会施政窒碍难行。

依照《宪法增修条文》规范时程推估,立院对于政院移请覆议案,应于送达15天内作成决议,因此须于3月14日前做出决议,若有半数以上立委决议维持原案,政院应立即接受原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