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感心教練/知己知彼 領導跨文化團隊

理解国家间文化差异的框架,在跨文化交流上具有重要意义。图为示意图。 美联社

泰姬玛哈陵(Taj Mahal)是印度著名的联合国世界遗产,以其美丽的爱情故事和精致的大理石建筑吸引无数游客。造访时,常遇到当地游客,会突然举起手机微笑着示意要与我自拍,这种突如其来的举动让人感到意外,也意识到彼此文化的不同。

荷兰心理学家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根据1960至1970年代IBM全球员工的问卷数据,提出文化维度理论(Hofstede's cultural dimensions theory)。他将文化定义为在特定环境中共享的心理模式,并归纳出六个维度,以0至100的分数呈现,提供理解国家间文化差异的框架,在跨文化交流上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因为频繁出差到印度,这套理论便提供给我一个跨文化工作领域思考的框架,有助于快速认知彼此之间的差距,然后拟定六个相应的管理对策,而分数高低无优劣之分,因为文化是相对并非绝对的。

一、权力距离指数(PDI,power distance index)

表示组织中地位较低的成员对权力不平等的接受程度。印度得分为77,台湾为58,显示印度属于高权力距离国家,强调阶级制度,对权威的尊重根深柢固。当地工作者自主权较低,任务推动前须先厘清组织架构与指挥体系。我们就曾因「一切听命于高层」的文化增添执行难度。

二、个人主义(IDV,individualism)

与集体主义相对,指个人融入集体的程度。印度得分24,台湾40,表示印度更重视集体利益与和谐;台湾则相对注重个人自由与独立。在合作初期的沟通,让人雾里看花,表面顺利但结果不如预期。对方为保持和谐,不会当面拒绝,往往用委婉方式回应,你若未觉察他们真正想法,就会误以为一切顺利。

三、不确定性规避指数(UAI, uncertainty avoidance index)

指衡量社会容忍未来不确定性的程度。台湾得分69,属高规避指数社会,注重风险控制,习惯事前规划和预防措施;印度得分40,则属低规避社会,印度有句话:「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懂得调整」,就能理解他们倾向顺其自然,然而灵活的管理方式虽接受变化,但在专案执行中可能带来挑战。

四、男性化(MAS,masculinity)

指社会中男性价值观主导的程度。印度得分56,台湾为45,台湾较为共识导向,重视平等、团结与品质,冲突多以沟通来解决;印度则倾向男性化文化,强调成就、权力与支配他人的力量。曾遇合作伙伴承诺整改生产线,但进度停滞,紧急联系高层后,对方迅速调动人力,一夜之间完成任务,凸显他们管理对于权势的倚赖。

五、长期导向(LTO,long-term orientation)

指社会对未来的重视程度。印度得分51,台湾为87,台湾属长期导向文化,重视未来回报,愿意为长远目标牺牲当前利益;印度则偏短期导向,追求即时成果。

当地作业员每周工作仅周休一日,若须加班通常难以调配人力,因多数员工不愿为增加所得牺牲唯一假日,明确表示须休息、陪家人或外出旅游。

六、放任与约束(IVR, indulgence vs. restraint)

指衡量一个社会控制欲望与冲动的程度。台湾得分49,处于中间位置;印度则为26,属于约束型社会。受宗教信仰与道德规范约束,也有诸多饮食禁忌,普遍较为安分与满足现状。

有趣的是,虽有许多的规范,也强调自我克制,但如五彩节等节庆却充满色彩与感官享受,又呈现出放任的一面。

这套理论提供管理者一个知己知彼的模型,诱发你去思考如何提升跨文化管理能力,而思维模式与人才是不可或缺的,能让你在跨文化领域中快速适应,缩短磨合的时间。

首先,培养灰阶思维的能力。这种思维鼓励我们超越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强调在黑白之间的无数灰色地带,还有多种可能性和解读方式,可以更细腻和多元的视角看待事物。

其次,招募具跨文化背景经验的人才。利用台湾政府资源和学术机构等管道,可以有效地拓展人脉。一旦找到切入点,行业的垂直与横向连结能让你接触到庞大的人才资料库。

随着全球重心快速变迁,人才随企业布局而移动,工作与生活模式随之变化。了解彼此能帮助管理者根据不同文化背景有效调整,适应当地员工的价值观与行为习惯,以实现最佳管理效果。